第七十章 驚天下,動乾坤(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想成為學宴的主角,唯有實力說話。
不過詩詞文章這一塊,有陸沉在,是不用指望了,天下才氣一石,這廝卻一人獨攬,和他較勁,無異於自討苦吃。
舌儒學宴辦宴的宗旨,還是品評天下大勢,互相交流理念。
其實詩詞文章只是一個人學識的縮影,寒窗苦讀,讓自己變的那麼有學問,是為了什麼?
還不是為了入朝為官,匡扶社稷,更甚者揮斥方遒,封侯拜相。
而且這些可不光是學問深就能辦到的,若非有異於常人的獨到見解,恐怕很難脫穎而出,詩詞文章作的好,未必就深諳天下事。
天下事即政事,正如百家流派,雖思想各異,但殊途同歸,除卻醫家等流派,衍生的思想多半大都是為政事服務。
文人不談政事,不欲步入朝堂,攪弄天下風雲,哪怕詩詞文章做的再好,名聲再是如雷貫耳,終究也只是一介書生。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雲樓老先生在前兩朝不得重用,官職僅為翰林院編撰,雖然才能世人皆知,可直到本朝皇帝登基,授他以戶部尚書之職,且對他尊敬有加,老人家方才是真正的如日中天,一躍成為北齊文人內心中的精神領袖。
而接下來就是大家暢所欲言的時刻了,所有人都憋足了勁兒,準備一鳴驚人。
尤其是百家諸子,本就理念堅定,自成流派,和那些不入流的明顯差異,是他們本就多半以口舌擅長,來參加學宴,往往也不熱衷於詩詞文章,等的就是最後這一刻——
唇槍舌劍,證明自家的理念,才是世界上最正確的理念,也是能夠興國強民的唯一理念!
只要能在這一環節嶄露頭角,無須將所有人都駁的啞口無言,亦會身價驟增,吸引列國朝廷的目光,到時一蹴而就,被委以高官厚祿,委實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這也正是舌儒學宴,非但能請來幾乎世間所有大才,就連百家諸子也以應邀為榮的真實原因。
舌儒學宴就是一個跳板,一個能夠讓有志者邁向仕途的跳板!
如十五年前在學宴上侃侃而談的縱橫家甘衡,宴後受東晉招攬,從一介籍籍無名之輩,一躍成為晉國的丞相。
其拜相的第一件事,便是以口舌之利,說服齊、梁二國,與晉合兵攻楚,並擔任三軍統帥,不過數月,便連下楚一十二洲,佔據楚半數疆土,一時風頭無兩。
若非最後齊、梁二國受楚國說客挑撥,突然撤軍,現如今西楚怕是已然不復存在了。
還有七年前在學宴上闡述法治之利害的楊玄之,宴後很快便接到南梁的招攬,擔任南梁相位,任內推行法治,依法治國,使得南梁國力蒸蒸日上,而今可謂堪稱列國之最!
舌儒學宴就是天下所有有志之士施展自己的最好舞臺,文者意以筆墨驚天下,而諸子百家者則欲以一雙三寸不爛之舌闡述思想理念動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