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請立(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殷朝祭天儀式為皇帝初獻、皇后亞獻、太子再獻,後期有太子則太子代,無太子則指定親王或皇子代為行禮。?燃?文小?說? ?? ???.?r?a n?en`org
奠玉帛之際,凌妝手執繡滿皇室圖騰的白色絲帛方要進獻上天,一旁的魯王“鏗”地一聲,打翻了禮器。
祭祀中發生這樣的事,為大失誤,魯王匍匐在地惶恐道:“臣大罪,請皇后娘娘責罰。”
凌妝側目一看,他打碎的乃一件玉琮,正欲大事化小。
祭祀臺下忽有人叫喚了起來:“皇后,昨夜臣夜站司天臺,見紫微垣中有流星犯中宮,主帝星隕落,又見北斗中天樞明滅,遽爾光芒大盛,昭示小天罡下界,當可掃除海內而致天下太平。現魯王打碎玉琮,許是上天的意思……”
天樞又叫小天罡,又稱貪狼星,道家本有貪狼星君會在某些時刻以降世的方式度化眾人,帶來和平的說法。
這欽天監的監正語出驚人。
誰敢在祭天大典上說帝星將隕落?又說天樞降世……
滑天下之大稽!
凌妝回頭看看伏地的欽天監監正,又看看跪在身邊的魯王,倍覺無力。
想當年趙匡胤黃袍加身之際,說後周的符太后降旨請他即天子位。如今自己與那位年輕的符太后又有何異?
唐國公張紹年朗聲道:“皇后,國不可一日無君,律王爺承寧,睿皇帝幼子,生而聰穎,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能諷誦,文成武就,天性仁孝,自母文襄貴嬪薨,恆思戀不樂,睿皇帝知之,親撫於元禧殿。年九歲,即於南書房與群臣論《孝經》,盡通大義。兼擅天音,多次代大行睿皇帝祭天、臨國學。今未加冠,美名已揚天下,臣為大殷天下計,不憚諱言,今請皇后詔天下,請律王正九五之位,以安社稷。”
說著,唐國公走到祭臺下撩袍長跪。
這一番話當然就更為驚人了,許多小臣猝不及防,人群中起了騷亂。
竟有三成大臣隨著唐國公齊聲奏請。
沘陽王面色大變,正要說話,卻見姚閣老也走了出來,蒼老的聲音中透出無限的激情:“王美姿貌,善舉止。讀書數行並下,過目不忘,關心百姓疾苦,每遊宴赴會,令府丁收拾剩餘,更散私財養孤寡,睿皇帝有疾,朝夕相侍,衣不解帶,及崩,步從喪還宮,至殯,水漿不入口,每哭輒慟絕,群臣皆歷歷在目。今唐國公所請,即使下情不安,卻乃為天下,臣贊同所奏,可令諸賢共詳衷。”
姚閣老做了一輩子的翰林學士,名望極隆,洋洋灑灑一番話下來,自己已老淚縱橫,撲在地上泣不成聲道:“請皇后審時度勢,敦請律王即位。”
他來這麼一出,臣子們全都醒悟過來,除了有限的一小撥之外,全都起身又跪在地上,紛紛頌揚律王的仁德,請皇后下詔。
凌妝仰天逼回淡淡的淚意。
人心如此。
李興仙等人的生死還捏在他手上,即使不交換這個條件,也已擋不住律王上位。
她正待遂了眾人的意。
律王已站在身邊寒聲道:“你等這是做什麼?逼宮麼?當致本王於何地?”
唐國公又是一番大義之言。
甚至連魯王亦顫巍巍道:“臣以為,為今之計,確是律王先擔起宗祧為上。”
律王道:“小王行末,上有太上皇、忠王兄、湘王兄等……”
凌妝瞥他一眼。
真是演戲演上了癮,既然他要推,她可不急。
“如此,一切等祭奠完畢再議。”
天子,就是天之子,皇后說要等祭天完畢,誰也不好再說什麼。
太常寺官員已替換上玉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