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可以從這些形式上比較直觀的判斷出它的大概時期。”

畢方也沒有冒然的上去幫忙。

哪怕是剛才抬棺材,純出力氣的活也沒有上前。

這些專業的東西,什麼都不做就是最好的做法。

旁邊的瓦齊裡在檢視棺材的同時,也在向觀眾講解。

對於他這樣的學者而言,直播和做講座沒什麼不同,都是教人東西。

“比如在王朝前時期,古埃及人在沙漠中挖淺坑,埋葬他們的死去的親人。”

“當時因為條件的有限並不使用棺木,通常是用曲身側臥的方式把死者直接埋葬,但是這樣會加速肉體的腐爛。”

“到了前王朝時期末,出現了用泥磚砌的牆壁、用木材製成屋頂的墓葬,馬斯塔巴的雛形初現,並且人們還會用草蓆或者是柳枝編制而成的籃子用來保護屍體,有的時候也會採用簡單便於取材的木棺、陶棺。”

“直到古代時期,棺木這才漸漸地普遍使用,雖然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還沒有發現當時貴族或高官的墓室,但是我們可以根據現在的一些出土的一般人的棺木來看,大部分的墓室只是採用了較為簡單的木箱,甚至出現了蘆葦編織的籃子。”

“到了古王國時期,身體伸直的下葬方式和較長的棺木逐漸變得普遍起來,並且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拱形的棺蓋,另外一種則是平頂的棺蓋。”

“貴族或高官有時在木棺之外還會用石棺包裹著木棺,類似我們今天所說的‘雙重保險’。”

“棺木上往往會進行凋刻或者是描繪假門,以便讓死者亡靈順利出入。”

“平頂的木棺通常會把凋刻或者描繪眼睛的圖桉在死者的頭部,讓死者可以更好地看見太陽的升起和落下。”

“到了這一時期,古埃及的墓葬體系大致是形成了。同時墓葬中所採用的棺槨的材質也變得更為豐富多樣,而且古埃及人在棺槨上所描繪的文字和圖桉種類也逐漸富多彩起來。”

“而這個時期,也就是金字塔出現的時期,我們可以看到,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平頂木棺。”

手電筒照耀在扁平的棺材之上,眾人可以清楚的看到上面還存在著醒目的眼睛圖桉,以及太陽昇落的畫面。

【可那些經常可以看見的人形狀的棺材是什麼?】

【有一說一,我聽不懂這些時期(狗頭)】

【對牛彈琴了屬於是。】

“人形棺是在中王國時期出現的,已經是比較遠的時代了,那時候古埃及法老的棺槨有些像套娃,不僅僅是雙重保險,而是裡裡外外要分三層,並且每一層的樣式都要依照法老的形象打造,上面還要刻上法老的名字。”

瓦齊裡看不到無人機上的彈幕,這句回答是畢方的回答。

很快,棺木鬆動了。

這時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大氣都不敢喘,童仁更是微微顫動,一刻都不敢離開古棺。

瓦齊裡甚至還抬頭看了一眼無人機,確認鏡頭對準這裡後,腿部發力,將棺蓋緩緩推開。

一名雙臂交叉在胸前的乾癟腐朽乾屍出現在眾人面前,彷若古埃及的冥王奧西里斯。

不知是不是錯覺,畢方忽然感覺沉悶的墓室空氣出現了一絲擾動。

彷若一陣清風,喚醒了沉睡千年的軀體,拂去了歷史神秘的面紗。

令人站在時間的肩膀上,與歷史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