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

畢方笑著拍了拍阿爾法的脖子。

“當人類身處在沙漠的時候,面對最大的困難就是水源。不喝水,在脫水的情況下,幾個小時你可能就會喪命。但是沙漠裡的駱駝卻不會,它們總能找到沙漠的綠洲喝到水,是極少數能主動尋找到水源的動物。”

“這得益於它們構造奇特的鼻子,駱駝的鼻孔是斜開的,能自由開閉,防止灰塵進入,裡面長有瓣膜似的結構,上面佈滿嗅覺細胞。不僅可以尋找食物,在乾旱的沙漠,對沒有味道的水源,在很遠的地方就有潮溼的感覺。”

“這樣的鼻子,足夠讓駱駝透過嗅覺找出超過二十公里外的水源,使得它在穿越沙漠時生存機會比背上一大包礦泉水的人類要高得多。”

“所以,如果真在沙漠裡迷路了,有經驗的人就不會再喂駱駝喝水,等過幾天,鬆開韁繩,讓其自由行動,它就自己找去找了。”

【臥槽,這嗅覺無敵了吧】

【再無敵不還是被方神抓了(滑稽)】

【還是方神更勝一籌】

【話說,這麼牛逼的嗅覺是不是比狗和熊都要厲害?我感覺它們也沒法靠嗅覺找到水源。】

“狗和熊的確沒法靠嗅覺找到水源,但要說駱駝的嗅覺就比它們兩個強,那倒也是不一定。”

畢方搖搖頭,讓眾人有些疑惑。

“其實駱駝僅有不到800個嗅覺受體基因,聽起來似乎很多,但恰恰相反,駱駝的嗅覺受體基因在動物中是偏少的。”

“正常人類就有超過1000個,狗則有1300個,而更強大的小鼠則有1500個。”

“可無論是人和狗還有鼠,都無法做到定位水源,這不是距離問題,哪怕是不到十米,它們也無法僅憑嗅覺知道面前有水。”

“駱駝本身的氣味分辨能力其實遠不如狗,熊,鼠,這還是和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在沙漠裡,它們並不需要強大的氣味分辨能力,因為沙漠中需要分辨的氣味並不多。”

“所以駱駝的嗅覺受體基因偏少並不是什麼問題,反而因為需要分辨的氣味不多,這些嗅覺受體基因的專業分工更強,它在某些特殊學要的嗅覺方面得到了加強,它在對水和其他綠植的嗅覺方面,遠強於其他動物!”

“在植被的土壤中,會散發出一種叫‘土臭味素’的化學物質。這種特殊味道類似新翻土壤的氣息,駱駝很遠就能嗅出。”

“其實這種味道我們有時候也能聞道,例如下雨天,雨後的‘泥土氣息’,也是土臭味素,這種東西本質上是細菌的代謝廢物。”

夏季連旱幾日,忽下一場大雨,將大地洗刷一遍,樹葉更綠花更紅,連空氣都會瀰漫著一股泥土的清香。

你深呼吸一口,滿是植物的清香與泥土獨特的氣味,大自然的清香。

但科學家會告訴你,這種雨後的泥土芳香其實是一些真菌揮發的有機化合物,是細菌部下的“氣味陷阱”,用來吸引跳蟲食用以幫助鏈黴菌子代孢子傳播。

【啊這,啊這,啊這】

【我一直都很喜歡下雨後的味道......】

【完了,回不去了】

【這有啥,我們每次呼吸都不知道吃了多少細菌了】

一個天賦平庸之人,年復一年,專心只做一件事,也可能成為佼佼者。

自然界的氣味何其之多,可這些駱駝通通不需要,天敵稀少,它最大的敵人只有自然環境,所以只需要嗅出寥寥幾種氣味即可,就算嗅覺分辨能力差了點,也可以補拙。

韁繩垂落在阿爾法的脖頸旁,阿爾法在太陽底下行走了片刻,直直了走了好一會似乎才發現不對勁,偏過腦袋來看了看自己脖子旁的繩子,一時間不知道是否該繼續前進,在原地停留了下來。

畢方沒有讓它停下,雙腿輕輕夾了阿爾法的腹部,示意其繼續前進。

【真的能找到嗎?沙漠裡也有水源嗎】

【肯定有啊,綠洲啊】

【綠洲真的存在嗎?我感覺都是影視劇,或者是杜撰。可能真的有,但只有零星幾個吧?】

“這你們就想錯了,撒哈拉沙漠確實是最大的荒漠,但不是最乾的荒漠,也不是最單調的荒漠。”

“所謂的荒漠,更像是沒有樹的地表,900萬平方公里的荒漠,差不多一個華夏大,雖然初看都是黃橙橙的一片,但地質結構其實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