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

上帝給地球擠了個粉刺。

轟!

磅礴至百萬噸的海水傾流而下,攜著無可阻擋的氣勢,裹挾著汽流,奔流而去。

那是怎樣的一副場景?

最震撼的末日電影也不及此時的萬一。

滔天的巨浪猶如脫韁而瘋狂的野馬群。

咆孝,咆孝,耳邊盡是水流衝擊大洋的自然怒吼。

天空消失了,巨浪遮天蔽日,轉瞬即至。

自然中夾雜著的,那渺小卻堅定的人聲消失了。

酣暢的大笑聲被淹沒在巨浪之下。

銷聲匿跡。

沒了?

難以置信!

所有人瞪大了眼睛,心臟沉至谷底,死死地盯著螢幕,不肯錯過任何一幀畫面。

然而,失望並沒有持續太久。

或者說,他從來不會令人失望!

僅僅數秒,一道白線勐然從濤浪中衝出!

白色蒸汽在其身後劇烈流動,拉成纖細的絲帶,如蛇扭曲飄動,向所有人彰顯那無與倫比的存在感!

巨濤向四面八方潰散,木舟如利箭順風而行!

那是無法忽視的一幕,就像所有人在看到蒙達麗莎的第一眼都會被其笑容所吸引!

滔天巨浪之中,畢方死死抓住攬繩,他踏著維京號,整個人藉著這股巨浪向著遠方飆射!

感知無盡蔓延。

狂風割面,笑意酣暢!

衝浪起源於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亞群島,最早的衝浪板由木頭製作並且所有板都是無鰭的。

歐洲人最早目擊衝浪於1767年,由捕捉海豚的船員在大溪地所記錄。

之後詹姆斯·金中尉於1777年庫克船長死亡時,發現其航海日誌亦記載了衝浪的藝術。而在此之前,衝浪已經在波利尼西亞存在好幾個世紀了。

此後衝浪在夏威夷得到迅速的發展和延續。

又至1992 年,巨浪衝浪者來爾德發明了一項名為拖入式衝浪的玩法。

在以前,10米的巨浪靠人力划水是不可能抓上的,但在摩托艇的飛馳下拖入巨浪中,就能成功獲得衝浪所需的速度。

這種型別的衝浪徹底改變了衝浪板的尺寸,讓衝浪板更小更輕,到 1990 年代末,衝浪玩家已經能夠駕馭20米以上的海浪。

曾經不可能的巨浪變成了可能。

二十米,三十米也不是不可能,只限於地球上的浪能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