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目的地的方式有很多種,並不是非此即彼.

復活節島和尼莫點之間並沒有任何地形阻擋,只有一片寬闊的大洋,但這不意味著畢方必須直線前進.

風帆的作用是運用各種樣的風力,獲得正向推進的有用的力.

當順風和側風航行的時候,只要調整風帆的方向,獲得有用的正向推進裡即可.

當遇上角度不大的側逆風時,也可以調整風帆航行的方向,將側後向的風力轉換成側正向的力,沿之字迂迴航行前進.

[原來如此][所以現在其實不是朝著尼莫點的方向?][很明顯,是這樣的]

[現在是迂迴時刻!]

"Z字逆風航行並不是三角帆或者縱帆的專利,古代和中世紀的方橫帆,近代的豎橫帆都可以在側逆風的下航行,只不過角度限至比較大."

"相比之下縱帆由於只在單面懸掛,風向調整的餘地更大,所以可以航行的角度更大."

"當側逆風的角度大到一定程度,正向風已經無法滿足時,就要考慮切向的風拉力來拉動."

"根據伯努利效應來看,豎橫帆,縱帆,斜桁帆,三角帆可以獲得更大的拉力,而方橫帆是幾乎沒有伯努利效應力."

"不過切向拉力一來不大,與正向力沒法比,二來對帆具的損傷極大,所以也就是保留能力,只有極端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國姓爺收復臺水彎時,荷蘭人的瑪利亞號,一艘斜桁帆船,頂著季風出航,代價是到達巴達維亞時帆具基本上報廢了."

"李約瑟曾經總結過各種帆的航行角度,45度以內的航行能力基本上是靠側逆風的,而正逆風,也就是當頭風理論上講是無法用風帆航行的."

現代帆船競賽,本質是一項技術極其複雜的競賽.

為了獲得極致的速度,選手需要對風有著全面的瞭解和掌控,確保自己的風帆能獲得最大的推力,並且還要有良好的體力,否則在漫長的比賽中,根本沒有足夠的體力來操縱風帆.

[以前只覺得拉帆船帥的一匹,沒想到有這麼多講究][還是方神懂得多.][李約瑟是誰?國姓爺又是哪個?]

[李約瑟是一個央國科學家,他的李約瑟之問和錢老之問並列,是華夏學研究領域的核心課題之一]

[李約瑟不知道還能理解,國姓爺都不知道就有點澇了]

三角橫帆更加有利於逆風航行,主要有兩點∶一是做為橫帆,三角橫帆兩邊不對稱,受力的方向比方橫帆多一倍,可以用縱帆的適用角度航行,航行範圍就比方帆大.

再加上可以利用切向風,自然成了傳統帆中最適合逆風航行的帆種.這也是為什麼畢方會裝三角帆的緣故.

"只不過中世紀末期和近代,阿拉伯人的三角帆船謝貝克載著巴巴里海盜征戰四方,成為了拉丁帆最後的輝煌,隨著歐洲造船和火器技術的,在近代末期隨著巴巴里海盜的覆滅而衰落."

"19世紀的就連印度洋上已經是都是斜桁帆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