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方的行動力很高,短暫的修整後,他便開始了“圍牆”計劃。

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木屋四周挖上一圈溝渠,然後撒上混合著木屑的冰水混合物就行。

在極端氣溫下,這些混合物幾乎瞬間就會凍結成冰塊,很快就形成了一堵圍牆,並且牢不可破。

“冰是水結成的固體物,薄冰如玻璃一樣一碰就碎,這是人們都知道的。然而冰如鋼鐵一樣堅硬,如混凝土一樣牢固,就是許多人所不知道的情況了。”

“實際上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很簡單,往裡面加一點碎木屑就可以了。”

“冰塊加木屑,乍一聽上去有些無厘頭,可實際上它有一個專業名字,叫做派克瑞特,屬於複合材料的一種,就像是鋼筋水泥,就是水泥和鋼筋的複合。”

派克瑞特是什麼東西觀眾們不知道,可畢方一說鋼筋水泥,大家就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了。

【這個什麼派能和水泥比?】

觀眾們有些不相信,冰塊加木頭就能和水泥一樣硬?

“如果條件合適的話,的確可以。”畢方再一次發出驚人之語。

“派克瑞特是一種使用大約質量比為14%的鋸末或其他紙漿,同質量比為86%的冰做成的複合材料。”

“‘二戰’期間,盟軍把木質纖維同水混合在一起,使之凍結。木質纖維會形成一個木質層,使冰不易融化。這種經過加因的冰,堅如鋼鐵。”

“一英寸,也就是2.5厘米厚的冰板能支撐6個人的重量;10厘米厚的冰板,能擋住槍彈。”

“這種冰板是央國人傑弗遜·派克發明的,所以盟軍把這種冰合物命名為‘派克瑞特’。”

在畢方的解釋下,水友們也明白了這種名字奇奇怪怪的複合材料究竟有多牛逼,也知道了它的輝煌歷史。

兩戰時期,在德君不斷擊沉運輸船隻的情況下,盟軍一直想造一種炮彈、炸彈和水雷都炸不毀的船隻,“派克瑞特”就成了造船的理想材料。

後來,盟軍用“派克瑞特”做材料,真koi造出了一艘60英尺長、30英尺寬的小型運輸船,在水溫華氏60度的水面上航行數日都沒有融化。

那可是華氏六十度,相當於是十五攝氏度,基本就是春夏交際時的水溫了,這種情況下居然能堅持數天,離譜得很。

後因“兩戰”結束,“派克瑞特”船未被繼續建造,但也用來做為防坦克障礙物,這在上世紀40年代出版的蘇軍教科書裡屢見不鮮。

兩戰中的央國也搞了一個哈巴谷工程,計劃以此建造航空母艦的計劃,用來對付大西洋中的德國潛艇。

只不過當時在加拿小建造試驗艦時發現,複合冰材料在大型艦體上無法支援自身重量,加之動力部分設計存在分歧,建造計劃於1943年中止,不過即便如此,廢棄船體也一直到三年後才完全融解。

當然,這樣的行為如今看來還是比較荒謬的,只不過在一百年前,確實有人嘗試過。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畢方舉起了手中的石錘,直接對著凝固的圍牆砸下,伴隨著一聲悶響,些許表面碎冰落下,圍牆完好無損。

【我擦,牛蛙】

【看著就硬】

圍牆製作得非常快,僅用了兩天,畢方就將整個木屋全部圈了起來,高度達到了一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