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極夜的緣故,又或者泰希斯號遇上了暴風雪,船體靠近厚,觀眾們才發現泰希斯號上佈滿了白霜,鋼鐵打造的船體發出了巨物獨有的結構碰撞聲,鋼音在空蕩蕩的腔體內不斷迴盪,最終傳遞到冰原之上。

沒有想象中的震撼,沒有誇張的場面,如入......無冰之境。

沒有絲毫的凝滯,泰希斯號便這樣直直地撞擊了冰原之中,將一片片的堅冰破碎開來,像是熱刀切進了黃油。

大地在微微顫抖,原本連成一塊的冰原再一次變成了浮冰,向著海外飄去。

處於安全考慮,甲板上並沒有遊客出來觀望,避免碰撞時陡然發生顫動,導致跌落進海洋,因此只有幾名水手在巡視。

“狗蛋,走!”

畢方拉動韁繩,坐著雪橇再一次遠離海岸。

泰希斯號的破冰比他想象的還要好一點,一百米的距離都不保險,需要再往後撤了一撤。

早有尿意的狗蛋飛奔著離開,直接撤到了三百米開外。

世界上專業的破冰船,一共可將破冰能力分為七個等級,一級是破冰能力最強的,三級的破冰標準,是可以連續破除1.5米厚的2年海冰。

雪龍二號就是三級的破冰船,而更早的雪龍號基本在五級到六級之間,所以對於陳年更厚的冰層,雪龍號只能望而遠之。

當今能夠連續破三米冰層的最強破冰船,嚴格來說只有兩三艘,比如白熊和紅色時代的“勝利五十年號”等。

泰希斯號自然不可能跟這些怪物船比較,哪怕改造的足夠徹底,堪比新生,它也只是一艘探險級遊輪,但是它同樣是破冰船!

破冰旅遊船,這是極其罕見的!

有很多前往南極或者北極的旅行者都對船的破冰能力非常關心,經常問乘坐的是不是破冰船。

這其實是把南北極科學考察航程和南極旅遊航程混為一談了,科學考察航程需要去往很多人類尚未探索過的地區,破冰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

而旅遊通常只會造訪一小部分割槽域,許多時候根本用不上破冰船;只要是船首加固過,具有抗冰能力的船就可以了。

所謂的抗冰船,便是由於特殊的製作結構而大大加強了船體對抗冰川的能力。

船隻需要達到一定的要求、符合一定的技術引數和表現才能獲取相關冰級認證,分為ABC級。

簡而言之,抗冰等級越高,越能深入佈滿浮冰的航道,在浮冰之間穿行,越能抵達其它船隻無法抵達的地方。

抗冰等級越低,到達及活動的範圍就越小。

因此在南極,根本就沒有破冰旅遊船,只要在北極存在幾艘,幸運的是,泰希斯就是其中之一!

當初改造之際,哈維斯船長是下了血本的,並且虧本了好長一段時間,讓他一度懷疑到底值不值得。

誰都沒想到,泰希斯號真正大顯神威的時刻居然會在今天。

不得不說,這是灰鯨們的幸運之船。

伴隨著冰層不斷開裂,泰希斯號如同一把尖嘴錘,蠻橫得砸入冰原,撕開了一片大大的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