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進化的整體性(第1/2頁)
章節報錯
麝牛是生活在北極苔原的一個特有物種。
在夏季,它傾向於潮溼低地的庇護,如河谷和湖邊;在冬天移動到較高的山坡、高原和積累深雪的地方,便於覓食。
在平常情況下,麝牛顯得格外溫順,停下來吃一點食物,接著平躺在地上細嚼慢嚥,不一會兒便打起瞌睡來。
等稍微清醒時,接著再向前走一段,然後故伎重演,吃食物、反芻、打瞌睡。
看似好像很懶散的模樣,但卻蘊含著極地生物的生存智慧。
這樣做即可減少能量的消耗,又可降低食物的需求。
由於麝牛保持能量的效率極高,所以它所需的食物僅佔同樣大小的牛的1/6。
也正是如此,畢方才能放心的等上一天在追蹤。
在自然行走的情況下,哪怕是步行,他也有信心能追趕上麝牛。
再加上草地上濃郁的氣味,證明了麝牛群其實並沒有離開多久,絕對不會超過五天。
當然,走的慢,不代表麝牛真的跑不快,在繁育期間,這些體重超過350公斤的超級猛獸,奔跑速度可以逼近每小時50公里。
在恐怖的質量和速度下,帶來的是極其巨大的動量,這些毛茸茸的北極圈巨獸迎面相撞,會用巨大鋒利的角刺向對手,相撞的瞬間,大地都在震顫。
更要命的是,在它們10到12年的生命週期中,一頭雄性麝牛的頭部可能會受到2100多次的撞擊。
觀眾聽到這個恐怖的次數,差點從座椅上跳起來。
【2100次???】
【五千的動量......】
【有沒有吊大的來算一下動能是多少焦耳?】
【算了一下,五千的動量,大概是三萬五千焦耳的動能。。。】
【一把ak47的槍口動能大概是兩千焦耳(捂臉)】
【被這玩意撞一下是不是等於捱了一發高射炮?】
麝牛如何在這些攻擊中生存下來,大腦還不被撞成漿糊的?
這是縈繞在眾人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問題。
彷彿看到的神話傳說中創山的巨牛。
“人們一直認為,像麝牛和大角羊這樣用頭進攻的動物在某種程度上免疫頭部損傷。就像它們有神奇的角一樣。”
“但其實,這種撞擊的確是有損害的,不僅沒法免疫,還會讓麝牛的大腦出現慢性損傷,就像是我們人類的老年痴呆。”
畢方的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麝牛的行為也是人類第一次探測動物的這種對撞究竟會不會造成損傷。
“生物的大腦內,有一種名為tau的蛋白質,無論是由於衰老、基因問題還是機械影響,只要神經元受損時,它們就會被撕裂,tau蛋白質會分解並形成團塊。”
“而用熒游標記法探測時,麝牛的大腦中閃亮的tau蛋白就像被點亮的聖誕樹一樣。”
“進化是可以讓一個物種個體走向令人驚訝的自我毀滅之路的。”
畢方說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所有的進化,本質上都是為了物種更好的繁衍。
個體的存活,其實無關緊要。
這也是進化中最為殘酷的一幕。
至於麝牛是不是真的患了痴呆症之類的病,誰會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