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啥老方還要用斧頭啊】

“因為荒野中我製作不出來鋸子啊。”畢方笑了笑,但是頓了頓,否定道,“其實也不是不行,可以像我之前煉製匕首一樣,鍊鋼,然後打造一根粗糙的鋸條,但這樣的話成本就太高了。”

不可能為了一根鋸條就去花費十幾二十天時間。

有這時間,斧子能幹的活早幹完了。

“園林用的溼木鋸,曰本的紅狐狸,岡田都比較出名。國產的也可以,貴點就鋒利點,差距不太大,節約一二成的時間吧,鋸齒硬度也區別不大,敲到石頭一樣玩完。”

“有的鋸身會軟韌彈性些,使勁推的時候若卡住會彎,但是不會斷。鋸齒分粗細型號,假如只帶一把,自然買中號。鋸身分長度,二十多厘米合適。”

“手鋸的鋸身背可以提前打磨,磨出刀刃,這樣就可一鋸兩用。”

“不要想著去鋸太粗的樹,手臂粗細就夠用了。需要先把樹鋸成段,再劈細。每段圓木,用刀加木棒來劈即可。”

雖然從來沒用過,可能也沒機會用,但畢方還是和觀眾科普了一下鋸子的用法和作用。

畢竟自己的求生更接近與極限生存,可實際上帶上幾樣工具就可以讓生存變得簡單許多。

用石塊敲擊匕首的握把,一點點將半圓形的木樁掏空,做了一個大木槽,接著在木槽的兩邊用小刀一點點的挖出連個小孔,用樹皮編織出來的粗繩穿過,這樣就方便拖動。

鮑外斯學著畢方的樣子,同樣製作了一個木槽,只不過速度就慢上不少,畢方做完時,他才掏了不到一半。

畢方趁此時間來到了洞穴旁不遠處的一條小河邊,打了些水,隨後倒在木槽中,挑了幾塊被火炙烤地發黑的岩石,用樹枝夾著扔了進去。

央國別的不說,河流同樣不少,幾乎幾公里內就能遇上湖泊或者河流。

嗤地一聲,大量的白色水汽蒸騰。

等到石塊冷卻後,畢方用樹枝挑出,接著放,反覆三次,木槽裡的水已經接近沸騰狀態。

此時洞穴內的火焰也接近熄滅狀態,裡面的草木灰並沒有被清理收集起來,畢方直接將其鋪平。

接著再用細小的石塊將洞穴底部的縫隙填滿。

縫隙還是蠻大的,大約有半掌寬,非常適合一些小蟲子生存,如果不堵上,過不了兩天這裡就會重新聚集起蚊蟲。

等到石頭塞得差不多了,再將草木灰堆進去,徹底堵住細小的縫隙。

洞穴的地面就顯得十分平整了。

畢方接著在另一邊開始堆積石塊,都是之前搬出去的大石頭,一塊一塊,看準大小和形狀,平整的堆積,和玩俄羅斯方塊類似。

“你玩俄羅斯方塊一定是個好手。”鮑外斯蹲下來看著嚴絲合縫的幾塊石頭,發出讚歎。

明明只是最普通是石頭,沒有經過任何切削,可畢方看一眼好像就能記住它們的所有形狀,然後自然而然的知道如何搭配,不留一點大空隙,全都保持在一指以內。

石頭只堆積了洞穴的一半,不難看出,畢方是要製作一張“石床”。

“接下來還是要用到黏土。”

畢方走出洞穴,先前挖的黏土直接倒入另一個沒有開水的木槽中,接著將另一個木槽內的開水倒入少許,直接開始充分攪勻。

接著就是一把黏土,一塊石頭,如同切磚一般將石床壘高,每一個縫隙都不留。

但是很快鮑外斯就注意到了,畢方在石床中間留了一道二十厘米左右的長槽。

畢方看到了鮑外斯的神色,解釋道:“這是保溫槽,可以在裡面燒火,這樣餘溫就會遍佈石床,等一下還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在我們華夏,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建築形式,尤其是高緯度地區。”

說是保溫槽,但實際上就是東北的土炕,只不過畢方用一種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了一遍,就是荒野中的電熱毯。

【我懂了,石板燒烤】

【關於畢方去過北方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