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沒有樹木,畢方將繩子綁在了不遠處,一棵沒有滑坡危險的大樹上,接著順著斜坡踩上巨石往瘡疤的中央靠近,

[老方你確定這是翡翠?]

[我咋感覺像是綠色的大理石(滑稽]

[和我以前看到的不太一樣啊]

&nbsp翡翠是啥]

&nbsp一種石頭]

亞洲觀眾對翡翠這個詞很熟悉,但是國外的就不怎麼了解了,有的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就是一種很漂亮的石頭,類似於鑽石,不過我個人感覺玉可比鑽石有價值多了。”畢方忍不住說道。

所謂的寶石,簡單而言,就是美麗又稀缺的石頭,因為漂亮而受到大家喜歡,因為稀缺而有價值。

翡翠更是如此,玉本就很稀缺,很別說是玉中之王一一翡翠。

再加上華夏千年來的文化加成,更是如此。

至於鑽石,在畢方眼裡,真的不值啥錢。

看過小李子的電影《血鑽》就能理解了,這東西開採量大到匪夷所思,非洲礦脈一大堆,炭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就能形成,“稀缺”完全是因為壟斷。

以前不能人工合成就吹恆久遠,能人工合成了就吹天然,吹切割工藝,什麼什麼認證,之前畢方救過一位酋長,就送了一小包,還附贈了厚厚一疊的證書。

現在華科院技術已經再度突破,都可以種出鑽石了,真正的純天然,不知道鑽石商人還會怎麼吹。

翡翠這東西就不一樣,它形成的條件,首先要區域變質作用發生,原生鈉長石脫矽形成硬玉巖,然後板塊碰撞,產生低溫超高壓的條件。

低溫超高壓,聽到這個就知道有多離譜,完全是矛盾的條件。

因為在物理學中,越深入地幔,壓力越大,溫度也會越高。

但翡翠要求低溫高壓,還要持續施加超高壓,低溫就代表淺地表,高壓就代表深地層,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這樣的條件是不存在的。

許多觀眾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回答。

&nbsp我靠,那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這就和地質學上的板塊構造學說有關了,麵點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附近,幾千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撞,就給翡翠的形成提供了低溫超高壓的條件。”

“麵點北部密支那勐拱地區深受‘上天眷顧’,所處位置剛好滿足了翡翠成礦的地質環境要求,這樣苛刻的條件可以說是萬中無一,這裡是寶玉石級翡翠的幾乎唯一的產地。’

完全可以說,整個世界的寶石級翡翠也就那兩百多公里長,十五公里寬的帶上有,並且這條帶上的個別區域,開採出來的大部分品質還極差,億有個別稱得上是寶石。

至於合成,合出來的都是渣料

離譜不?

其他地方倒也不是沒有,除了麵點,瓜地馬拉,日本本州島,弟倫比亞、舊西蘭、醜國加利福尼亞州,白熊這六個地點也有,不過完全不能說是寶石,品質差到丟人的級別,頂級翡翠根本沒有。

就是綠一點,光滑一點的大石頭。

最典型的就是華夏雲楠,別說品質差一點,連有都沒有,明明處於相同地帶,和勐拱地區相隔不到150公里

就因為雲楠和緬甸勐拱地區同屬板塊交接地帶,但在華夏這邊,就屬於擠壓上升帶,而麵點屬於消亡邊界,也就是造山帶。

在碰撞山系系統裡,受力點最大的位置為消亡邊界造山區域,上升帶的力都用作拱起山脈了,也就億有在這個點有形成翡翠所需要的低溫超高壓環境。

這個點所處的位置,剛好就是勐拱地區所在位置。

就是那麼點詫異,兩邊的地質環境就完全不同。

這麼稀有,為此,翡翠開採也成了麵點的支柱產業。

噶腰子不算啊。

畢方道:“所以你們也不要太激動,退一萬步,就算真是翡翠,品質也不可能太高,再者還是山料,就差的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