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熊掌真的好吃嗎?(第2/3頁)
章節報錯
“之後的我們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步在腳掌位置處形成了足弓,這種結構可以使人們在長途跋涉時不會過於疲勞。”
“而熊也逐漸朝雜食動物進化,它們既能食肉也能食素,因為要經常長途跋涉地去尋找食物,所以也就保留了五個趾頭和蹠行性的行走方式,這樣的結構行走時非常省力。”
畢方用筷子沾水,在桌面上畫出了一個簡單的熊掌。
“但是熊卻沒有進化出人類一樣的足弓,所以每隻熊都是扁平足,但這不影響熊的奔跑速度,熊在野外追擊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40千米。”
“熊也可以熟練地用兩條腿走路,例如發現高處有蜂巢蜂蜜的話,熊都會選擇兩足行走方式站立增高獲取食物。”
“由於需要長時間的跋涉去尋找各種食物,熊慢慢地長出了很厚的熊掌肉墊,並且囤積了大量的脂肪和筋膜,所以許多古人才會對熊掌心嚮往之。”
繞了一大圈,畢方又將話題繞回了原點。
脂肪歷史上就是肉類最好的部分,比如魚肚、雪花牛肉,肥羊肉。
有著脂肪的地方,才不會像其他全瘦的部位,顯得太柴了,味如嚼蠟。
瘦肉嚼起來像木皮渣樣,肥肉才是吃肉應有的味道。
更別說是在古代油水不足的情況下了,在重體力勞動者和平民眼中,脂肪肉就會顯得格外的肥美。
當然,古代能吃得起熊掌的人,也不會存在什麼油水不足,因此熊掌本身一定也有其獨特的味美之處,如此才能登上滿漢全席的選單。
“相比較熊的後掌,熊的前掌可是有力的武器和強大的工具了,熊和老虎一樣都可以使用掌擊,在與其他動物爭鬥或者捕獵時,熊會站起身來使用掌擊,邊扇邊抓,熊的前肢力大無窮。”
“許多熊在捕魚、挖土豆紅薯時都是依靠前掌的力量。”
畢方咬著筷子,心中也較為期待。
熊本質上是一種進化的相當成功的生物,棕熊的戰鬥力甚至可以和大型貓科動物西伯利亞虎相互抗衡。
它們有非常寬闊的肩胛骨,無論是肱骨、尺骨和橈骨都十分的粗大,可以承受撞擊和撕咬,並且身上的肌肉量非常大,達到了80%左右。
肩部、腰部、前後肢基本都被厚實的肌肉所覆蓋。
也就自己這樣的非常人才能做到一對一單挑,換成普通獵人,幾乎都是九死一生。
說完這一大圈,一股濃厚的醬汁味突然傳來,畢方微微仰頭,一個大盤子最先頂開棉簾。
一個多層木盤上,擺滿了熱氣騰騰的肉塊。
服務生將其一個一個端放在畢方的桌子前,
照燒,燉煮,炭烤,天婦羅,麻辣,清蒸,足足六種菜式。
不得不說,曰本料理和中國菜系其實還是有許多相同之處的。
【沒有刺身的我不是很認同(狗頭)】
【餓了】
【晚飯時間到!】
畢方拆開筷子,先插入了照燒中。
精通於荒野求生和狩獵的畢方,對於如何做菜就顯得有些生疏。
居於荒野,基本上只有煮和烤兩種比較擅長,調味料頂多撒上一把鹽,根本不可能搞到層次更為豐富的釀造類調料。
筷子很輕易的插進肉中,輕輕一撥,肉絲分明,肉煮的十分軟爛,看上去十分晶瑩,有點像是紅燒肉的變種。
畢方感覺照燒和紅燒這兩種都差不多,都是鹹甜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