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實踐是通向真理大門的鑰匙(求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似乎是感應到了某種怨念。
水巨蜥從洞內鑽出,一動不動的盯著畢方,吐著長信。
“你妹的。”
畢方難得爆了巨粗口,一腳踢飛一個小土塊,砸在了土坡上,濺出一小片灰塵。
【好深的怨念】
【沃日,我們的男女主這就生活在一起了?】
【水巨蜥:好耶,食堂距離家門口更近了,每天都能變出新鮮的魚餒!】
【是的,就是我乾的,你能怎樣?來打我啊(爪子大力拍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證書)】
【蚌埠住了】
【國一就這麼豪橫嗎?什麼時候給我也來一張,我也是混吃等死的一級廢物,嗚嗚嗚】
畢方搖了搖頭,算了,隨它去吧,今天可是有個大工程等著自己去做。
或許是今天的太陽太好,清晨的版納雨林中甚至還出現了霧氣。
看著林間的水霧,畢方忽然想起了自己之前提到過的瘴氣,一道閃電自腦海中劃過。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許多人會認為瘴氣是一種毒霧,而古人會將患病原因歸咎於‘瘴氣’這樣明顯帶有氣體含意的詞語上了!”
【為啥?】
不少人撓了撓頭,配合發出疑問。
“所謂流水不腐,流動的水一方面把氧氣捲入水中,另一方面把下面含氧量低的水翻上來吸收氧氣,所以有機質分解的快,不容易出現微生物集聚情況。”
“而且流動的水會沖走蟲卵,蚊蟲難以滋生。所以,大江大河雖然水多,帶來溼潤空氣,卻未必會直接致病。”
“古人說瘴氣,一般說的也不是開闊谷地裡的農業區,而是說周圍的山區裡有瘴氣,可見瘴氣不能簡單地說成溼熱空氣。”
畢方在黏土坑內加了些水,繼續攪拌起來。
一晚上的蒸發,讓黏土坑有些凝滯了。
“不流動的積水最容易滋生病菌,這就需要存在許多比周圍低的窪地,存住雨水,而這樣的窪地在大多數地方常見。”
“就算地表是斜面的,倒下的樹木,塌落的石頭也經常會造成小型窪地,去年我去大興安嶺,還在林間見到許多類似的窪地水坑,或者說小型沼澤,當然,都是凍住的。”
畢方所說的是去漠河那次,天寒地凍下,地上都是凍起來的“冰窪”,結合這次的所見所聞,他才徹底明白,為什麼“瘴氣”會是“瘴氣”,而非什麼“瘴水”,“瘴土”。
“只是北方降雨少,晴天窪地會乾涸,冬天會凍結,而南方常見降雨多,氣溫高,窪地因此變成了富含有機質的‘細菌湯’和蚊蟲‘育嬰室’。”
“這些成為人類這種已經沒有體表毛的哺乳動物的嚴重威脅。對於那些不適應南方菌群的北方人尤其可怕,帶來遠超出‘水土不服’的傷害。”
“平時這些窪地蒸騰出水蒸氣,在樹林頂上重新凝結為細小的水滴,形成霧團。這些霧團因此成為蚊蟲病菌滋生的標誌,被認為是‘瘴’。再加上許多大群蚊蟲遠看就像雲霧,古人因此認為南方的空氣有問題。”
舊時蠻煙瘴雨地,談虎色變是瘴氣。
畢方單純從地理的因素角度上看,第一次理解了所謂的“瘴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霧氣經常出現在山林之間,
之前他只知道這是古人對細菌和寄生蟲病的誤稱,卻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誤會,只當人們不懂,歸咎於怪力亂神。
此刻看到林間的霧氣,又想起在漠河的所見所聞才恍然大悟。
“還是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啊。”
畢方擦了擦頭上的凝結出的水霧和汗水的混合液體,將混合好的黏土挖出,將其鏟到藤條編織的簸箕框內。
“三個坑還不夠,我們還要再挖一個,用來建造火爐。”
“溫度是鍊鐵的關鍵,在地下的火爐能夠更加有效的將熱量積聚起來,而且我們洞挖得越深,相對的,爐子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