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方也怕蛇,滑膩膩的,滿身寄生蟲,還十分擅於偽裝,許多還是身懷劇毒,提前發現還好,要是沒提前發現......

直接打出gg。

況且,怕蛇其實是生物本能。

“我們的祖先很久以前就是肉食哺乳動物和猛禽的獵物,當然,那是非常久遠的日子了,久到人類還不是人類。”

畢方的目光似乎變得深邃起來。

“幸好,那時候我們進化出一個可以識別獵食者的系統,可以快速定位一般的威脅,幫助逃跑,但當蛇作為第一個獵食者出現時,這套系統就完全失效了。”

“因為它們看上去就完全是棍狀物,根本沒有其他獵食者像蛇一樣,藉助成敗的肋骨肌和腹鱗移動,只要換上一層偽裝色,就能很好的靠近毫無防備的獵物。”

【之後呢,之後呢?】

【怕蛇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怕蛇,你看這有條五步蛇,我怕了嗎?看我分分鐘把】

【我怕蛇怕到連看到烏龜都害怕的地步,因為烏龜的頭和脖子和蛇很像,腦子裡出現蛇的畫面就會打冷戰,全身起雞皮疙瘩】

【為什麼我們害怕蛇還要點進來聽我們為什麼害怕蛇?】

“好在,最後還是有一部分靈長類動物進化出了類似蛇類感應器的東西,進化出專門用來定位蛇類的神經元,幫助原始的猴類快速避開蠕動的棍狀物,然後躲開,最終,這些東西到了人類身上。”

“對人類的腦電波進行的觀測表明,當我們看到蛇的圖片時,我們的大腦會進行大量活動,對危險進行評估,這些活動遠多於我們看到其他獵食者的圖片。”

畢方還記得,以前有位教授專門講過這個東西。

當時給他們放出了兩組圖片,從模糊到清晰,最開始幾乎是馬賽克,而最後,則是一張清晰的蛇類圖片,一張清晰的貓科動物圖片。

幾乎是放出來的一剎那,所有人都最先注意到的,都是最後面的那張蛇類圖片。

“相較於識別其他動物而言,我們的大腦只需要更少的視覺資訊就能分辨出一條蛇。”

當時老教授是這麼說的,現在畢方將它轉述給螢幕前的觀眾們。

“甚至有的研究者還認為,我們進化出如此優秀的色覺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幫助辨別蛇類的。”

“還有研究表明,我們對蛇類的敏感性讓我們更容易害怕它們,但這是為什麼至今還沒有科學結論。但毫無疑問的是,我們的腦子裡有蛇!”

畢方用食指點了點自己的太陽穴,彷彿裡面真的有一條蛇盤踞著。

【奶奶的,第一隻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方神捕蛇我都那麼緊張了。】

【震驚,因為下雨,戶外主播轉職成為科普主播!】

【以此類推,是不是我害怕長長的蜈蚣也是這個原因?】

“可能吧。”

畢方不置可否,伸出手探了探雨水,發現小了很多,順手抓起斗笠帽待在頭上,抬腳邁向叢林。

“走吧,雨小了很多,我們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吃的能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