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重複利用的東西提取出來,珍惜的,能飼養的就抓起來繁育,等一波結束,再放歸自然。

【繁育?我樂了,是我想得那種嗎?完達山一號後,出現了舟山一號!】

【一天後,舟山眼鏡蛇:這他媽是什麼天堂?一個月後,快放我走,這他媽是什麼榨汁地獄】

【啊這,各種意義上的榨乾啊】

重新回到樹洞,畢方舉起火把照亮四周,這個樹洞不僅大,而且很高,中間幾乎完全是空心的。

火光上方,有一片永遠無法照耀到的空間。

“這裡原先應該還有一棵樹的,可惜被絞殺而死,現在上面都沒留下了,想想也是,這麼大一片林子,榕樹在這已經不知道生長多久了,被絞殺的植物根本不可能活下來。”

【絞殺,啥是絞殺?】

【主播太專業,網友跟不上】

“榕樹的果實經常會被小鳥等動物帶到寄主植物的枝丫或樹皮裂縫上,這些種子便會萌芽、生根、成長。”

“逐漸長大的樹莖會把寄主樹越包越緊,編織成花式各異的天然‘花籃’,你們看這個樹洞,裡面如果原本就有一顆大樹,是不是顯得自然很多。”

畢方伸手地上的枯枝敗葉全部撿走,又平整出一片空地,這將是他今晚的睡床。

從親密纏綿到恩將仇報,寄主樹最終由於負荷過重和營養虧缺而枯死,而這些絞殺植物最終也變成獨立大樹。

榕樹是植物界最典型的“慢性殺手”,對被絞殺的樹木更是兇殘至極。

在地下,它們掠奪水分和營養,使被絞殺樹木處於飢渴狀態。

在地面,它那如籃狀的根系緊緊地箍著被絞殺樹木的樹幹、枝丫,抑制其增粗,阻止其水分、養分的輸送。

在樹冠上,絞殺樹很快分枝、長葉,與被絞殺者爭奪空間和搶奪陽光。

熱帶雨林中被絞殺的植物,幾乎無一倖免,都要死亡,而絞殺者則取而代之,把被絞殺者的殘骸也當作營養慢慢享用。

“不過這就是自然,生死更替,枯木生芽,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它們需要養料,我們也需要吃飯,所以現在還是先來解決晚飯問題吧。”

生死輪迴的事情沒必要想那麼多,想那麼多,不如想想晚上吃什麼。

每天的乾飯時間,就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將食物吃進肚子裡,感受著它的消化所帶來的能量,支撐著自己去生活,生命最簡單基礎的意義就在於此。

將之前倒在地上的物資重新裝入樹皮框內,畢方看了看四周,第一次感到這麼放鬆。

“樹洞的主人是舟山眼鏡蛇其實是一件好事,眼鏡蛇的性情都很兇猛,在它們的領地附近,基本看不到其他小動物。”

“眼下主人一走,這就是難得的安全區,至少幾天內,是不會有其他小型生物敢來的。”

畢方選擇在大樹外三米處生火做飯,還是吃魚和野菜。

雖然樹洞空間比較大,但因為是樹洞,註定了裡面不能生火,不僅易燃,還不通風,容易被煙嗆到。

“連續吃了四天的魚,我現在感覺自己身上都是魚腥味,但沒辦法,為了保證能量攝入,只能吃這些東西,偶爾也能抓點蟲子改善改善口味。”

將先前抓到的幾隻蟬用樹枝插上,這是最常見的食用蟲,可惜沒有足夠多的油,不能油炸。

一尾大魚,幾口菜湯,些許烤昆蟲,便是畢方今天的晚餐。

原始而幸福的氛圍油然而生,在到處都是生死危機的蠻荒雨林中,一片安全地給人帶來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

人終究是樂於安定的生物啊。

不少人還感覺十分浪漫,原始叢林裡,巨大的樹洞前,挖個火坑燒烤,跟童話似的,要是能親自體驗一次,花多少錢都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