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冷霧吐出,畢方坐在地上深吸一口氣解釋道:“就在剛剛,我們遭遇了雪崩,除了失蹤的兩名夏爾巴嚮導,隊伍裡的其他人身體狀態都很穩定,除了一些擦傷外並沒有大礙。”

什麼沒有翅膀能飛?什麼沒有拳頭能打?什麼沒有眼睛能看?

這是一個從中世紀歐洲開始流傳的謎語。

謎底是雪崩。

雪崩,也被稱為白色的死神。

雪崩發生時,積雪不停地從山體高處借重力作用順山坡向山下崩塌,速度極快且衝擊力極大,往往將所到之處夷為平地。

根據資料統計,雪崩是冬季戶外運動中導致死亡事故最大的自然風險,沒有之一!

畢方靠坐在雪牆上,心中無比慶幸,珠峰發生過許多次雪崩,昆布冰川是重災區,並且發生的時間段幾乎都是在凌晨。這主要和昆布冰川的地形有關。

當山坡積雪內部的內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的重力“牽引”時,便向下滑動,引起大量積雪崩塌。中科院天山積雪雪崩研究站就曾經發現,在坡度40度左右的山坡坡面上,發生雪崩的可能性最大,這和昆布冰川的地形不謀而合。

一旦遇到危險,等待救援幾乎是不可能的,真的等到了,你的屍體也早已化作了冰川上的一部分,長埋於此,或許能像畢方先前所講的故事那樣,一個世紀後,會隨著冰川運動重新展露在人們面前。

螢幕上的觀眾聽到是鷹頭冰坡守護了畢方眾人後,幾乎不敢相信這居然是真的。

【山神顯靈,這一定是山神顯靈!】

【我靠,這也太牛逼了】

【好人有好報居然是真的?】

“我之前演示過雪崩求生,沒想到居然真的會遇到,雪崩致命通常有三個原因——身體創傷、窒息和體溫過低。對應的救生方法也有,一是在雪崩停止前逃脫、二是防止全部被掩埋,三是減少受困者被埋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雪崩是砸不死人,致死原因是被埋後的低溫和缺氧。但雪中也蘊含可以救命的氧氣,理想情況是,被埋後支起雙臂製造一個呼吸空間,就可有效延長存活時間。如果我早一點直播,你們就能看見剛剛爵爺就是這麼做的,非常標準的自救方式。”

畢方雙手交叉抵在胸膛,被埋窒息和普通窒息不太一樣,一旦被埋嚴實了,沒有一定的逃脫技巧擴大空間,肺部幾乎是無法擴張的,很多雪崩遇難者窒息不是因為沒有氧氣,而是肺部無法擴張導致的。

“我們非常幸運,雪崩根據積雪的物理特性和雪層的斷裂位置可以分很多種,但總的基本上就兩種,幹雪崩和溼雪崩。”

畢方從一旁的雪牆上抓起一把雪,用手用力一捏,神奇的是,積雪並沒有聚整合團,反而依舊是粉狀從指間散落,彷彿是乾麵粉。

“我們遇到的是幹雪崩,南方的朋友可能沒有什麼感觸,但北方的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雪幹得跟麵粉一樣,無法聚集,更本沒法打雪仗,這是因為北方冬天氣溫太低,空氣乾燥導致了,幹雪崩也類似。”

“當積雪含水率小於1%時,一般認為發生的是幹雪崩。幹雪崩發生時,由於積雪黏性較低,大量積雪顆粒在運動中互相碰撞,會懸浮在空氣當中形成白色煙霧。這種雪崩從高空中看會非常壯觀,今天天太黑了,不過你們夜市模式應該看得很清楚。”

的確,不少觀眾暗自點頭,因為海拔問題,無人機飛得不高,簡直是和雪崩面對面一般。

滾滾雪浪綿延幾百米,漫天都是白色煙塵,幾乎遮蔽住了天空。

“高速煙霧會壓縮周圍的空氣,形成衝擊力強大氣浪,破壞沿途的一切。當氣浪的殺傷過後,真正的雪崩才尾隨而來,狂雪將一切掩沒。”

【所以這到底哪幸運了,笑哭】

【有幹就有溼,我猜一定是溼雪崩殺傷力更大!】

“沒錯。”畢方笑了笑。

“當含水率超過1%時,發生的就是就是溼雪崩了,溼雪崩主要發生在溫度升高階段,溫度升高,積雪融化,融雪水會入滲到雪層中,使得雪層含水量增加。入滲的融雪水往往又容易再結凍成冰晶,改變積雪內部顆粒形狀,高溫誘發積雪表面區域性產生坍塌,坍塌的積雪沿著斜坡滑落,速度會越來越加快,沿途攜卷積雪逐漸形成雪球。

因此,在雪崩發生前,往往在山坡上會出現大量的滾雪球。

最終,積聚的大量滾雪球打破雪面的平靜下滑,從而引起雪崩。在下滑過程中,雪球的體積不斷增加,還會攜帶地表融化的泥土岩石等,破壞性遠高於幹雪崩。”

畢方頓了頓,交換幾次空氣後才繼續道。

“這種雪崩你們想想也知道有多危險,被捲入的岩石威力完全不亞於在風暴中被吹起的石塊,一旦被砸到輕則傷筋錯骨,重則......你們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