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在飢渴疼痛中,他就狠捏自己浮腫的肌肉,不然自己睡著,否則那將是長眠不醒。

二戰時期有不少船員靠救生筏逃生,但兩三個月後就會喪失求生慾望,最後絕望、瘋狂,放棄生存。

畢方不知道自己陷入如此絕境,能否也擁有這樣的強大意志,但這不妨礙他表達欽佩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某一次有商船駛過,潘濂發了訊號彈。商船發現了,還開了過來,可當他幾乎能看見甲板的人臉時,船卻開走了。”

講到這裡的時候,畢方語氣微微有些變化:“原因就是他是華夏人。”

直播間氣氛有些沉悶,就連國外網友也都沉默了,甚至有人感到愧疚。

所有人都明白那段時間的歷史,這種事不說也能明白,不過一切都好起來了。

但凡有人敢再小覷這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必將付出血的代價!

“不過結局是好的,最終潘濂被漁民救起,一直活到73歲才壽終正寢。”

觀眾們情不自禁的點點頭,但很快,又有人意識到了新的問題。

畢方現在的處境貌似更加糟糕啊!

【那個人好歹還有食物淡水,能做魚線,魚鉤,方神可是真的什麼都沒有,而且這救生筏能附著貝類嗎?】

看到這條彈幕的觀眾一愣,的確,方神眼下的處境似乎更加困難,人家好歹有容器,有材料,老方這除了一雙手,就什麼都沒有了啊。

捕魚?用什麼捕?

捕不到魚又從何而來的食物資源?

“不要著急,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哪怕一兩天不吃飯,基本的行動力也不會太受影響,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準備。”

“別看這裡很冷,但從地理劃分上,還是屬於溫帶溫暖海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是極為豐富的。”

可看著茫茫大海,觀眾只覺得畢方是在安慰大家,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食物究竟要如何獲取。

晚上。

畢方已經穿上了衣服,有了衣服,他感覺好受了很多。

再次喝完聚集下來的水滴,他擦了擦嘴道:“很多人都認為,在缺水情況下,應該將水像食物一樣進行分配,能少用就少用,除非萬不得已,但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誤區,千萬不要這麼做。”

“這種節水方式的負面影響往往遠遠超過其正面影響,很多時候,脫水能夠很快將人擊垮,快得讓人不能察覺,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情況。”

“脫水時,很容易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出現昏厥,很多真實案例都說明了這一點,由於脫水而死的人身邊往往還一整瓶水,因此,即使在水量有限的情況下,也不能太過珍惜用水。”

“如果天氣不炎熱,被困2到4天時,每天也要飲用400毫升的水,等到第五天,身體適應缺水狀態後,數量可以再次減少,但也要在60到250毫升之間,視天氣和水的多少而定,絕不能少於這個數值!”

喝完最後一點水,畢方沒有再浸溼毛巾,而是將它墊在腦後,準備休息一夜。

帳篷外的海風小了很多,救生筏已不再像起初那樣顛簸不定,這讓畢方好受了很多。

希望明天能夠幸運的找到一些食物吧。

回憶著腦海中的幾種方法,畢方閉上了眼睛。

如不必要,他其實不太想用一些極端的方法。

海上漂流第一天,無收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