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每一個家庭都離不開大興安嶺。

而這帶來的問題就是,興安嶺經過這麼多年的開發,除了像漠河這樣極近邊境的地方,幾乎沒有原始森林資源了。

廣泛分佈的都是人工林和次生林,護林員非常多,所以這次循河而進,應該會比之前輕鬆許多。

【我擦,這麼多的嗎?這還沒薅禿?】

【娘嘞,興安嶺好大啊。】

【忽然感覺人類好過分……】

畢方沿著河岸邊行進,同時注意著河流裡的情況。

流動的河流底部並沒有多少泥沙,反而遍佈岩石,這讓他的搜尋變得困難起來,這不由得讓畢方有些焦急,他再次抬頭看了看天空,只希望之前的猜測是錯誤的……

“魚和在冬天完全處於麻痺狀態的哺乳動物、兩棲、爬行類動物不同,魚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冬眠,它們只是會減少甚至停止進食,呼吸也會變得微弱,這時候的他們一般隱藏在水草或者岩石縫隙之間。”

“儘管魚類並不會冬眠,但它們依舊會變得非常‘遲鈍’,如果我們沒有釣竿,也可以製作一把長矛,即便沒有經驗,也能夠較為輕易地刺中魚身。”

【這麼冷,魚不會凍死嗎?】

【笑死,怎麼可能,照你這麼說,豈不是黑龍河和鴨綠河都沒魚了?那裡那年冬天不得零下十幾二十度?】

“這個大家完全不用擔心,魚的體內含有特殊的“防凍糖蛋白”,即便是零下,它們的身體也不會結冰,而且我們一般將魚分成三類,冷水性,暖水性,和溫水性,這三種魚的耐受溫度都不一樣,像我們常吃的草魚和鰱魚就是溫水性。”

畢方一手持刀,另一手將自己之前拾起的長木棍一頭削尖,做成一把簡易的長矛。

不得不說,人類的確是非常依賴工具的動物,儘管燧石在怎麼鋒利,也遠沒有機械加工製作出來的刀來的好用。

“能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魚,普遍是冷水性魚類,能耐得住零下20°的低溫,卻受不住零上20°高溫,普遍在我國黑龍河和鴨綠河,像虹鱒、達氏鱘、黑背條鰍、大麻哈魚都是冷水魚。”

【牛啊牛啊,又學到了。】

【小葵花爸爸開課啦!】

【喜歡看方神直播,不為別的,就為了能學點東西,好跟別人吹吹牛逼!】

【樓上神了,和我想得一模一樣的,上次和同事出去野營,我和他們說怎麼找河流,全都懵逼了,那看我的眼神,至今都忘不了!】

【皮特不皮贈送給主播飛船*1—為主播的學識點贊!】

【莙不見贈送給主播遊艇*1—學到了,這就去裝,不對,是人前顯聖!】

畢方看著熱鬧的直播,也會心一笑,能在直播之餘,讓大家學會一些東西,正是他的目的之一。

“像這種流動的河流,我們可以去尋找有較強水流經過的地方,比如轉彎處,魚類會停留在旋渦附近,尤其是冬天,因為河流的流動性,這裡氧氣含量最高,非常適合‘遲鈍’的魚類呼吸!”

畢方循著河流,終於找到了一處河流曲度較大的地方,站上一塊岩石,仔細打量著河底的情況。

因為是轉角處,河道口堆積起了泥沙,正方便一些小魚小蝦藏身,而小魚小蝦又進一步吸引到了大魚,這裡正是絕佳的狩獵地點!

如果不出意外,這次能吃上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