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昌道:“皇上,到這關鍵時候,咱們怎麼能鬆懈呢?一點您見了那司徒王允和司空袁逢,那他們必定會勸說您,讓您務必要收回旨意的,絕不能讓董大將軍他帶兵入京!而董大將軍他若是不能帶兵入京來拱衛京師,那不日之後,那些“黃巾”之賊必將立馬率眾攻進洛陽城來的,到時候皇上您那位子便不保了呀!皇上···”。

皇帝道:“可是···這···董卿···”。

“報···皇上···不好了···十常侍···十常侍···他們···他們反了···”

“什麼···十常侍···”

聽得大殿外又有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來傳報,皇帝和那太監董昌都有些蒙了的,不敢相信的自彼此對望了一眼,然後卻聽董昌詢問道:“這···這···怎麼辦?皇上···十···不···是大···大人他們···他們怎麼卻會反了呢?他們怎麼便反了呢?皇上···”。

皇帝道:“莫不是···莫不是他們也聽說了董將軍馬上便要到達洛陽的訊息,所以···所以他們害怕待董將軍真的進駐了洛陽之後會失勢的,生死只能聽憑宰割,所以便···可是···可是這訊息又是誰告訴他們的?此事便只你、我二人知道的,他們又是從何處得知這訊息的?”。

董昌道:“皇上,管不得了!到這時候整個皇宮都亂套了的,咱們還是先找個地方藏起來,然後待董將軍他帶兵殺進京來之後再現身出來主持大局吧!皇上···”。

皇帝道:“可是···董卿···這皇宮裡本來便是你···你們這等人多的,咱們可以躲到哪裡去呢?”。

董昌道:“這···皇上,不瞞您說,奴婢居處深宮,平日裡總是害怕會有人對自己不利的,於是悄悄的便在自己的居處挖了條密道,咱們···咱們這會兒不若便先道奴婢那兒躲一躲?”。

皇帝道:“那···那也只能如此了!董卿,你快在前面帶路!只要朕能度過此次的難關,那朕以後定將重重賞賜與你的,即便是封侯拜相卻也不是不可能的!”。

董昌道:“什麼···封···封侯···拜···拜···拜相···皇上···您···您沒說錯吧?又或是奴婢···奴婢聽錯了?”。

皇帝道:“不···你沒聽錯!董卿,小丁子,只要你們能幫著朕渡過此次難關,那朕定將不會食言的,一定封你們為侯,封你們為相!董卿···小丁子···”。

董昌道:“皇上···你···你···好···奴婢明白了!小丁子、小凳子,快···帶著皇上隨灑家來!咱們這便保護皇上躲起來,待董將軍他殺進皇宮來救駕之後咱們再隨皇上出來將張讓、趙忠、郭勝之流誅除,平定我大漢江山之賊逆!快···快···”。

“是是···大家···”

“殺呀···噢···噢···”

從大殿出來,皇帝與董昌聽得周圍一片喊殺聲的,似乎正在向自己這兒不斷的靠近,嚇得他們忍不住只又加快了腳步的,向著大殿後面的居處跑了過去,而此時的宮門外,那本來是想入宮求請皇帝收回旨意,讓他無論如何也決不能讓董卓帶兵入京的王允和袁逢等人,他們這時也已聽得宮裡的喊殺聲,知道宮裡定然發生了動亂的,當下所有人都慌亂起來的,道:“怎麼辦···怎麼辦···司徒、司空,二位大人,你們可是我大漢築基之石的,在這關鍵時候只能看你們的了!司徒大人···司空大人···”。

而司徒王允與那司空袁逢聞言,彼此對望了一眼只由王允先開口,道:“諸位···諸位同僚···諸位臣功莫慌!咱們此時雖然聽得皇宮裡有那喊殺之聲,但那或許只是那十大閹人在宮裡胡作非為的嚇唬我等,不讓我等進宮面聖而已!畢竟,我大漢朝承平數百年一直相安無事的,怎麼可能卻會有那不知死活之人攪起這等禍國殃民之事?享那萬世不脫之罵名?再者···”。

“殺呀···”

“大夥兒快看···是司徒王允和司空袁逢···”

“不錯···是他們···大人說了···只要咱們殺了一個大臣那便賞金十兩···但若是殺了司徒王允和司空袁逢···那便賞金萬兩···封萬戶侯···大夥莫要讓他們給逃了···快追呀···”

若說聽得廝殺聲只是猜測宮裡發生了動亂的話,那此時眼前忽然從宮裡跑出來十數名亂兵,且還對著自己等大喊賞銀封候,王允臉上色變的只忘了司空袁逢一眼,道:“袁兄,大事不妙矣!門外猛虎未拒,家裡火苗又生,咱們若是再不做打算,那莫說是咱們這條小命,便是身後的家族只怕是也難以活命了!”。

而司空袁逢聽得王允這話,臉色同樣凝重的也點了點頭,道:“是啊!想不到···我大漢江山前後兩朝承平數百年,但卻偏偏在你、我掌朝之時發生這等逆亂之事,我等將來即便是死了只怕也難脫罵名了!哎···”。

司徒王允道:“袁兄,莫要再做感嘆了!咱們此時再不走,那待那些狂妄之徒殺將過來咱們便走不了了!袁兄···”。

袁逢道:“哎···走吧!雖然宮裡的事兒咱們此時還管不了,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的守將卻都是咱們的人的,咱們只要控制住了四座城門和洛陽府衙差役,然後再將府衙差役全都調遣過來守住宮門,那皇宮裡的亂臣賊子即便是想要逃走也不可能的,只是皇上他···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