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闈?”武忌心中一動,自己一直匆匆的趕路,倒沒注意計算過時間,居然到了“秋闈”的日子了。

這諸國大陸的“秋闈”與武忌前世記憶中的“秋闈”除了名字與相同,其他的大相徑庭。

在武忌前世記憶中的“秋闈”是古代的一種科考制度,按制是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舉行,又叫鄉闈。

是科舉三級考試中最低階別的考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考試,即鄉試。因為在秋天舉行,故名“秋試“、“秋闈“。

考中的稱為“舉人“,取得參加會試的資格。

會試,又叫做“春闈“,“春試“、“禮部試“。考中者稱“貢士“,取得參加殿試的資格。

可如今這諸國大陸的“秋闈”卻是在京城舉行的考試,參加“秋闈”的學子必須要有貢生的身份。

只要“秋闈”考試考中,直接就可以參加殿試了,就有機會成為天子門生。

武忌心中不由得有些遺憾,說起來這幾年自己也算是飽讀詩書。可偏偏就沒參加過一次考試,到如今連個秀才的身份都沒有。

自己要是有個貢生的身份,倒可以去試試這“秋闈”。若是考得個貢士的身份,就可以參加殿試了,那就有希望中三甲,成為狀元,榜眼和探花。

即便不能高中三甲,考個進士,那也可以直接授官了。

武忌隨便跟夥計點了茶點,那夥計急火火的去櫃上下帳。

又過得了半晌,那夥計才算把武忌點的茶水和點心端上來。

在武忌旁邊的桌子,坐著三名書生打扮的年輕人,此時正高聲闊論。

其中一人此時正對著另外兩人說道:“兩位仁兄,你們可知道,今年京城不止有秋闈文試,聽說還有武試呢!”

“哦,今年怎麼還有武試啊?不是三年一次嗎?這離上次武試這才不過兩年啊?”其中一個黑瘦的年輕人問道。

“對啊,這也沒到三年啊?”三人中另外一個胖子也附和那黑瘦年輕人說道。

先前說話那人見兩人發問,故作神秘的壓低聲音道:“你們有所不知,我韓國一直是文強武弱,兵甲不興,這是我韓國發展的一個短板,必須要假以時日來補強,所以近年在懋王的強烈建議下,聖上進行了幾次的武試,選拔了不少國家急需的軍事人才。”

喝了口茶潤潤嗓子,那人又繼續說道:“上屆的武殿試的榜眼,便是我的一個同鄉,名字叫做李煥之,如今已經是京都兵馬司的指揮使了,這才短短兩年啊,這晉升的速度驚人啊!

清了清嗓子,那人繼續說道:“所以提前進行武試,發現和選拔更多的適合我國軍務兵事的人才十分必要。照我國如今的形勢,以後這武試恐怕要比文試更被朝廷看重啊!”

接下來就是三人關於這文人和武將孰是孰非的無謂爭論了。什麼“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什麼“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等等一大通旁徵博引的酸腐論調了。

武忌一直豎著耳朵聽著,聽到三人提到的武試,心中升起了個朦朦朧朧的念頭。

但隨即又被自己否決,還是老問題,自己沒得“文憑”。

這武舉也要身為武貢生才成,自己沒得這層身份,萬事皆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