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非常的簡單,一個盆子裡放著一人一份的雜糧饅頭,另外就是一人面前有一碗稀的玉米粥,桌上擺放著一小碟子鹹菜。

林錦玉默默地拿起一個有些發黑發暗的粗糧饅頭咬了一口,慢慢的嚼了起來。可能是現在的機器磨的粗糧並不細膩,所以做出的饅頭也並不好吃,非常的粗糙,有點兒難以下嚥的感覺。

但是林錦玉也不嬌氣,硬是用那碗玉米麵粥把嘴裡的饅頭順了下去,到最後竟也吃了半個饅頭。

她吃的雜糧饅頭,究竟是用什麼糧食摻和做成的?

林錦玉是真不知道。

反正是跟後世的雜糧饅頭比較起來,差別太大了。吃起來不容易吃的進去,口感上也差了很多,並沒有像後世那種粗糧吃起來能有一種甜絲絲的感覺。

林錦玉可算是知道,為什麼這個年代的人頓頓都要做點兒玉米糊糊了。

吃的主食太粗糙了,如果沒有玉米糊糊的話,越嚼越幹,還有點兒剌嗓子,吐吧捨不得,嚥下去又實在是不容易咽得下去,可不就得用玉米糊糊給順下去嗎?

因此林錦玉覺得自己能吃下半個雜糧饅頭,就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了。至於剩下的那半個饅頭,她就放在了一旁。

林母和林父見狀,還以為是原主餓幾天的緣故,把胃口餓小了,也就沒有說什麼。

飯後,其他人陸陸續續的離開了家,只剩下林母和林錦玉兩個。林錦玉知道,林母是故意留下來,等著交代自己一些什麼事情的,也就沒有奇怪。

林母劉蘭芳仔細的打量著自己的小女兒,他們夫婦兩個生的孩子多,雖然是雙職工,但是養育起來,也並不是一件非常的容易輕鬆的事情。

每日工作生活就已經夠忙碌的,難免有顧不到的地方。這個小女兒自來貼心、懂事也比較早,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幫助她分擔很多家務。

林母此刻看著瘦瘦小小的小女兒,身子還沒有完全發育起來,只有十四、五歲的樣子。

一想到這麼小的女兒,就要去下鄉,林母的心裡也是不好受的。

林家的情況,是總要犧牲一個孩子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她十月懷胎生下來的骨肉,林母哪裡有不心疼的呢?

只不過,大兒子已經好好的工作了,總不能這時候讓他去下鄉。至於大女兒那裡,林母承認自己和老伴兒在這件事情上,的確是有些偏心的。

可她也不想的。

但一想到,大院裡或者是廠裡其他職工的子女,不是沒有下鄉回家探親的知青。那些下鄉前長得白淨可人的孩子們,才兩三年的光景,回來探親時就已經像老了十來歲似的。

想想大女兒養的花一樣的嬌氣樣子,從未做過什麼活,突然去鄉下種地。將來還能不能活著回來都是問題,她實在是捨不得啊。

林父林母覺得小女兒這麼小,在農村過幾年還是沒問題的。小女兒的年紀小,力氣也小,想必在鄉下的話,人家也不會讓自己的小女兒做很重的體力活。

但凡林小弟再大個三、四歲,林母和林父也就同意讓林小弟去下鄉了。

可目前是家裡實在是沒有合適的人,去下鄉。林母也就只能虧著心,讓小女兒為家裡做貢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