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七月份有五個週日,所以他們也去收了五次舊收音機,分別去了四個地方,而除了第一次,後面他們都收到了一百臺收音機。

也就是說,過去一個月裡他們共收了四百七十臺舊收音機。

而截止到上週日,他們共出了一百九十四臺收音機,整月營收是四千五百多,加上六月份那十三臺收音機,總營收是四千九左右。

扣掉四百七十臺收音機的收購成本,已支出的配件成本,以及各種七七八八的支出,兩人合作賬戶裡的剩餘資金還有兩千一百多。

算完賬,程蔓下樓去找程亮開會。

會議主題有二,一是彙報過去一個多月的收入支出情況,以及商量要不要分錢,二是商量八月份他們是繼續邊收邊修邊賣,還是先把家裡這批收音機出掉。

而這兩個主題,實際上也可以融合為一個主題。

因為如果要邊收邊修邊買,他們手上肯定需要充足的資金,這樣的話現在分錢就不那麼合適。但如果是要先把家裡這批收音機出掉,八月份他們不會有太多支出,共同賬戶裡反而沒必要放這麼多錢,可以立刻分賬。

聽完程蔓的話,程亮想了想問:“你怎麼想?”

程蔓回答說:“我傾向於先分錢,八月份咱們先把家裡這批收音機出掉,不去收舊收音機。”

程亮靠著沙發背,仰頭沉思許久問:“是因為馬上要開學了嗎?”

整個七月,他才修了一百九十臺收音機,雖然現在他修收音機的速度提高不少,但以他的速度,就算整個八月閉門不出,也就勉強能把剩下兩百多臺收音機修完。

如果這期間他們再去收舊收音機,只能等到九月份再修。

可九月份開學後他要住校,就算他們現在手頭寬裕了,他能在校外租房,但他課程多,每天估計也就能擠出三四個小時修收音機。

要是還按照正常速度收舊收音機,他修的速度根本趕不上收的。

程亮嘆氣道:“有時候,我真恨不得自己有八隻手。”

“不可能的事就不要想了。”程蔓開過玩笑,表情認真起來道,“開學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咱們第三次去收舊收音機,一個小時只收到三四臺,你還記不記得是為什麼?”

程亮連忙說道:“當然記得,因為有人也在收舊收音機,而且給的價格還比我們高。”

“沒錯,所以第三次我們只在那裡待了一個多小時,就轉去了其他地方,第四次、第五次,我們去的又是不同地方。”

“但後兩次,我們去的時候好像沒人去收舊收音機。”

“那是因為我們每次都換了區,臨江那麼大,就算有人想搶市場,反應也不會那麼快。”程蔓眯起眼睛說,“但也不會太慢,我估計八月中,舊收音機的收購價格就要起來了。”

程亮問道:“既然八月中要漲價,咱們不更應該趁漲價前再囤一批收音機嗎?”

程蔓沒回答,只問:“你想想,那些人收這麼多舊收音機是為了什麼?”

程亮回答得毫不猶豫:“當然是像咱們一樣,修好了拿去賣。”

“是啊,之前只有咱們一夥賣翻修收音機的,所以咱們的收音機最貴的能賣到二十五,便宜的也能賣二十。可如果那些囤舊收音機的人,修好了收音機,也拿出來賣呢?”程蔓問完又道,“說不定在咱們不知道的時候,已經有人開始賣翻修過的收音機了。”

雖然程亮不是學經濟的,但他聽程蔓說過供需關係,也已經做了一個月生意,能明白她話裡的意思。

但他心裡難免抱有僥倖,說道:“臨江這麼大,舊收音機的價格應該不會太快降下來吧。”

“不會太快,但也不會太慢,三四個月吧,我估計售價就會降下來,而成本會節節攀升,到時候繼續做這生意,情況好的話能走薄利多銷路線,不好的話可能會虧本。”

程亮說道:“再降十多塊總能賣出去,咱們趁舊收音機漲價前囤一批,到時候慢慢賣,應該不至於虧本。”

“理論上是這樣,但九月份開學後,你修收音機的速度就會降下來,再進一百臺收音機,你可能要修到十月份,時間線拉得太長。開放市場變幻莫測,幾個月後舊收音機的價格會跌到多少,現在誰也沒辦法預料,可能薄利多銷,也可能會虧本。”

見程亮張嘴想說什麼,程蔓抬手製止道:“我知道,你覺得我們趁漲價前進貨,成本不高,到時候虧也沒多少錢,我們掙了那麼多,能承受得了這點虧損。”

程亮啞然,沉默片刻道:“我確實是這麼想的。”

程蔓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我覺得,與其花一兩個月時間去賭是薄利多銷,還是小額虧損,不如趁這功夫鑽研下一個掙錢的風口。”

雖然過去一個月裡,他們除了收音機,還收了不少其他東西回來,但掛鐘鬧鐘利潤不大,手錶程亮暫時不太會修。

所以過去一個月裡,程亮一直在修收音機,以至於他快忘了手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