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高考後(第3/5頁)
章節報錯
程蔓開口: “我反而覺得你考得不差。”
“你別安慰我了。”程亮苦笑。
“我不是在安慰你,"程蔓否認完,見程亮抬頭看過來,分析說道, “理化本來就是你的弱項,能得一分是一分的,根據我們剛才對的答案,如果不記得的題目你都做對了,這兩門能有四五十分。政治估分七八十,按照七十算,數學估分七十左右,這三門你最少有一百八十分。這次語文不難,根據你平時的成績,只要發揮正常,六十分應該沒問題,這就有兩百三十分。"
兩百四十分不算高,但也不算特別低。
而且程蔓估分是取最低值,總不至於程亮真這麼背,門門都是最低估分,所以她的分數還有上漲空間。
此外,雖然程蔓覺得這次考試難度不高,但過程中抓耳撓腮的真不少,尤其是理化,程蔓交卷時能看到大片空白,數學也好不了多少。
如果不是隻有程蔓在的考場這樣,這次考試過線分數大機率不會高。
聽完程蔓的分析,程亮漸漸平靜下來,揉了揉臉說: “你說得對,我現在喪氣太早了。”程蔓說道: "等成績吧,時間不會太久的。"
七十年代考完不公佈標準答案,試卷也沒有,但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能人,考完沒幾天,完整試卷和標準答案就流傳開了。
雖然高考剛結束時,家屬院裡的軍嫂們對過一次答案,但試卷流傳開後,大家又重新對了一遍。程蔓也被攛掇,重新對了
一遍答案。
此時高考已經過去近一週,正常來說,□□她應該忘得差不多了。可誰讓來問她的人多呢,為了不重複費口舌,她早就把自己記得解題過程寫了下來。
當然,僅限數學、理化以及語文的部分題目,像閱讀理解和作文太長了,真寫不動,政治更不用說,基本都是長篇大論,懶得寫。
不過跟人對多了,答案她大致上記得。
對完答案,數學和理綜估分跟之前差不多,兩門加起來一百九十五左右,語文不出意外在九十分以上,政治差點,八十分左右。
算下來,她總分最低三百六。
跟其他考上比起來,這分數可能是天花板級別的,但對程蔓而言,分數只能說不
太差,畢竟她前世怎麼說都是重點高中的尖子生,而這次考試的難度只有初中水平。
但考慮到她穿越已經有兩年,而學習這件事,從來都是不進則退,再加上她扣分點主要是政治,也能理解。
除了程蔓,家屬院裡估分三百以上的沒幾個,而且都是軍區小學的。
其中吳麗估分三百二左右,還有一個估分三百一十多,有一個分數在三百左右,可能高几分也可能低幾分。
剩下的分數差距就大了,最高的考了兩百六,還有個估分兩百三四,兩百分左右的也有兩個。基礎薄弱的那幾名軍嫂,成績基本都在一百五以下,大機率過不了線。
至於被吳舜玉勸到軍區小學複習的獨苗苗,在高考的最後關頭選擇了放棄,自然也不用對答案。家屬院這邊對答案時,程亮跟楊玲也重新估了下分。
看完完整試卷後,程亮又想起來了幾個題,對完總分漲了幾分。而楊玲雖然是高中生,但複習時間短,分數比程亮還低十幾分。
不要臉地說,知道楊玲分數後,程亮自信心都膨脹了不少。
不過程亮自信心膨脹不止是因為楊玲的分數,機械廠也有不少參加高考的人,試卷和標準答案出來後,他們也各自估了分數。
程亮作為機械廠子弟,又在國營飯店上班,人脈廣的很,打聽到了不少人估出來的分數。跟大家一對比,程亮才發現兩百四十多分真不算低,起碼是中上游。像他妹那樣能考三百多的還是少。
對這年代的考生而言,高考前的複習時間是短暫的,高考後的等待是漫長的。不過時間再難
熬,這一天終究會到來。
別誤會,不是收通知書,通知書下發前還有個初選,時間是十二月底一月初。
這一年參加高考,結束後不但沒有標準答案——當然這個問題已經被廣大考生自發解決,考試成績也不會通知本人,還有錄取線,也是保密的。[1]
不過招生委員會會根據考試成績和招生計劃,按照比例確定初選名單,進入到名單的會收到體檢通知,合格的才有機會進入到學校擇優錄取環節。[2]
換句話來說,沒有收到體檢通知的等於沒有過線,落榜了。
家屬院裡收到體檢通知的人不少,基本上三個人就有兩個人過線,不過週日到機械廠一問,程蔓就知道比例沒有她想象中那麼高。
體檢在一月初,程蔓跟家屬院的軍嫂們一起去的,正好她是婦聯幹事,能兼顧工作帶隊。
檢查並不嚴格,結果當場就能出,除了有個軍嫂近視度數比較深,基本都沒什麼問題,程亮的檢查結果也一切正常。
至此,高考流程才算是全部結束,坐等錄取通知書就行。
坐等不是坐在家裡等,工作還得繼續做,之前因為程蔓負責了學習小組的工作,其他比較麻煩的事都被交給了邢曉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