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四更合一(第3/8頁)
章節報錯
“嗯,你喜歡就好。”
收到禮物的陸平洲心情十分愉悅,以至於看電影時其他人都感動得哇哇流眼淚,他卻摸著手帕面帶微笑,直到程蔓也紅了眼眶,才將手帕遞給她擦眼淚。
看完電影,兩人直接去對面國營飯店吃飯,填飽肚子再休息一會,時間就到了一點多,程蔓提議出去轉一轉。
陸平洲難得遲疑: "你腳沒問題嗎?"
程蔓將右腿伸出飯桌,指著腳上的鞋說:“我今天特意穿的布鞋,肯定沒問題。”陸平洲看到的卻不是她腳上布鞋,而是她露在裙子下面,纖細白皙的腳踝。到現在,他都能回想起握住她腳踝時的感覺。
他不自覺摩挲著手指,聲音低沉道: “我們去隔壁商場逛一逛?”程蔓今天帶足了錢票,不怕陸平洲搶著付款,便沒多猶豫,點頭說好。
今天是清明節,可能大家都忙著掃墓去了,商場里人並不多。
兩人
進去後,這個櫃檯看一看,那個櫃檯瞄一瞄,不多時陸平洲手裡就多了幾包點心。不都是他付錢,有的是程蔓付賬。
逛著逛著,兩人到了賣衣服布料的櫃檯。
這時候買布需要票,而票都是按照人頭髮放,每年定量都有不同,近五年裡,最少的一年每人只能買兩尺布,最多的是今年,標準教去年的九尺布增加到了十一尺。
十一尺布聽起來挺多,實際上一身棉衣都做不出來,所以布票發下來,都是一大家子人輪流做衣服。
程家情況又有不同,老大程進結婚了,一家三口人,老二程亮下鄉了,農村也釋出票,但定量比城裡少很多,比如今年,程亮分到的布票只有一尺二。
一尺二夠幹嘛?多買兩條內、褲都不行,幾乎每年都需要父母補貼。
程蔓呢戶口在城裡,但沒成家,要是按家庭統籌,她很容易吃虧。王秋梅夫妻總拿統籌布料去給二兒子做衣服,羅文欣這個大嫂又有意見。
所以程家的布票發下來,都是直接給到個人,老大一家三口願意輪流做衣服就輪流做。程蔓布票到手,是攢著還是做新衣服,總能自己做主。老兩口也能貼補點老二,讓他在鄉下過得稍微好一點。
皆大歡喜。
但這樣一來,程蔓要做衣服就必須得精打細算。
雖然王秋梅夫妻很願意貼補閨女,但程蔓明知道她爸媽要貼補二哥,自然不可能再裝聾作啞去啃他們。參加工作後,程蔓的衣服鞋子都是她自己買的。
因為布票定量少,所以她基本兩年才能做一件冬裝,為了能多穿幾個月,她的冬裝都是雙層的,冷了就把棉花裝上去抗寒,熱了就把衣服拆開,一件衣服能從秋天穿到次年春天。
程蔓去年開春做了身冬裝,今年布票發下來她就沒動。
但她想攢到明年再做一身新衣服,今天沒帶布票出來,這會看衣服布料,她都不敢看那些要布票的,翻的全是工業布。
工業布就是的確良,有名滌綸,在八十年代,這料子曾風靡一時。
其實七十年代的現在,的確良也屬於熱門布料,輕薄,少褶皺,很適合夏天穿。只是價格昂貴,做一件襯衣要花掉半個月工資,大多數人捨不得。
程蔓也捨不得,而且相較於不透氣的的確良,她更喜歡純棉布料,但在這年代,純棉布料屬於
花錢都買不到的物資。
她這人又愛美,不想縫縫補補又三年,只好咬牙出點血,每年夏天咬咬牙,花錢置辦一兩身衣服。
臨江市的夏天總是來得很突然,進了五月份,說不定哪天就會熱起來。
因此雖然才四月初,商場服裝櫃檯卻已經賣起夏裝。
但程蔓注意到很多都是去年的款,料子看著也不是很新,大概是這個原因,價格比正常賣要便宜兩三塊。
折扣聽起來不小,如果這衣服原價七八塊,說不定今天隊伍能從二樓一直拍到商場大門口。但這些衣服原價十六七塊,便宜兩三塊還要十三四,就不太能勾起大家的購買慾。
程蔓倒是有點心動,雖然這時候衣服做工好,但夏天衣服輕薄,兩間替換穿上四五個月,再好的料子也會有磨損。
而且去年她就買了一身衣服,今年至少要再買一身。
便宜兩三塊啊,要是換成幾十年後的物價,按照工資三千算,等於便宜好幾百。
但掛出來的這些衣服被剩下來也是有原因的,不是版型不好,就是單純的醜,程蔓實在沒看中的。倒是今年的新款有兩件看起來不錯,可價格又很貴,一條裙子就要二十八。
程蔓正猶豫著,就聽陸平洲問: "你穿多大碼的衣服?"
可能是人少,服裝櫃檯的售貨員難得熱情: “她這麼瘦,最小碼肯定能穿。”"牆上掛著的這件是最小碼?"陸平洲指著一條格紋裙子說。程蔓一聽就知道他什麼意思,連忙說: “我不買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