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程蔓的話,程亮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感動,差點就要一口答應下來。

只是話還沒說出口,程亮就冷靜了下來,問道:“這兩個生意,你更傾向於哪一個?”

“我覺得都行。”

程亮卻沒有輕易相信,繼續問道:“總有個先後。”他們就兩個人,做一個生意都人手不夠,何況是兩個方向並行。

程蔓抿唇:“如果非要排個順序,我比較傾向於辦輔導機構。”

這幾年臨江的家教行業發展得很快,基本上條件稍微好點的家庭,都會在孩子中高考前一年請家教,條件再好點的,請的時間也會更長。

臨江大學的學生最搶手,課時費已經從當初的兩三毛一節課,漲到了兩三塊一節課。

其他學校的學生倒是沒那麼貴,好學校課時費在一塊錢左右,沒那麼好的學校在五毛錢左右。但就是這樣,按照一週四節課來算,一個月光家教費也有十來塊。

而這時候一個國營正式工的工資才三四十,十來塊差不多是他們三分之一的工資。

另外,普通大學生家教費雖然便宜些,但如果可以,家長肯定還是更想請臨江大學的高材生來給孩子講課。

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個能請到高材生當老師,價格又很便宜的機構出現,應該不會缺生源。

除了市場已經起來,在辦輔導機構上,程蔓還有其他優勢。

首先她是臨江大學畢業,本身可以說是活廣告,而且上學這些年積攢了不少人脈,師資這一塊不用擔心。

其次她早幾年做生意掙了不少錢,資金這一塊也不用愁,場地她也有,從她過去幾年買的房子裡空一套出來就行。

最後是生源,程蔓是本地人,又做了好幾年生意,臨江幾個國營大廠都有她認識的人,生源也不用太擔心。

所以,程蔓現在辦輔導機構,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樣樣俱全。

再看電器行業,市場不用說,肯定是很廣闊的,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這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生活中少見電器,不是因為大家不需要,嫌太貴捨不得買,而是這時候帶“電”字的東西,都需要票才能買。

而票,是普通人很難弄到的。

只要他們能弄到不要票的電器,完全不用發愁銷路。

可問題來了,他們要怎麼樣才能弄到不要票的電器?

程蔓知道倒春寒過去後,粵省會出現很多私營的電器廠,而這,也是她剛才說如果做電器生意,他們需要去深市的主要原因。

但去深市後能不能打通進貨渠道,程蔓心裡也沒底。

因為電器市場的需求缺口太大了,而那些電器廠起步初期規模都不會很大,供應很難跟得上需求,生產出來的電器根本不愁銷路。

他們兩個外地人過去,人生地不熟的,想打通渠道進到貨,很難。

當然渠道打通後,利潤也是巨大的。

如果沒有另一個選擇,程蔓這兩年肯定會去深市走一趟,但現在她確實沒有那麼著急。

聽明白程蔓的想法,程亮開始思索起來。

就像當初他找程蔓合作,她要考慮她的優勢所在一樣,現在角色翻轉過來,他也要考慮他的優勢所在。

但說實話,如果是開輔導機構,程亮找不到自己的優勢。

首先他自己成績就那麼樣,本身七七屆高考就比較簡單,只有初中水平,再加上高考已經過去五六年,現在讓他做高中題目,他真不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