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開業前(第1/3頁)
章節報錯
因為程蔓補貼了一個月的房租,所以她用來辦輔導班的那套房子裡的住戶搬得很快,六月三十號之前,上下六間屋子全部被空了出來。
也不算很空,剩了些傢俱。
這幾間屋子租出去時,程蔓準備了基礎的傢俱,比如床、衣櫃、飯桌等,那些住戶住進來後,也陸續帶了些傢俱過來。
住戶搬走時,他們帶來的傢俱自然不會留下來,至於程蔓準備的那些傢俱,她考慮到房子以後要做教學用,床和衣櫃都沒了用處,也都讓住戶搬走了。
反正這些傢俱都是從舊貨市場拖回來的,再拖回去也賣不了幾個錢,還得付託傢俱的費用,麻煩又划不來。
而對租戶來說,有了這些傢俱,他們就可以租一個不帶傢俱的空房子,租金能少五毛一塊,也樂得佔這便宜。
於是住戶陸續搬走後,房子裡只剩下了桌椅板凳這些東西。
桌子都是方形飯桌,肯定沒辦法給學生用,但其中兩張高的可以搬到二樓當辦公桌,矮的可以當飯桌。
跟桌子比起來,凳子用處就更大了,老師學生都能坐,至於鬥櫃可以用來放檔案,或者放在一樓當講臺。
這些事說起來雖然磕磣了點,但創業初期嘛,能省則省。
另外這套房子其實是三室一廳,方方正正的格局,那十年裡因為被當成國營廠職工宿舍,客廳被隔了起來,四間屋子呈田字分佈。進門往裡有一條過道,通往二樓的陽臺就在過道最裡面。
這四個房間,每個房間都不算大,十四五平的樣子,不算方正,但也不長,沒辦法隔成兩間,但當成一間臥室用又有點浪費。
裡面住戶基本都用傢俱擋在中間,進出的位置在掛上草簾布簾,裡面通常是夫妻住的主臥,外面要麼給孩子住,要麼擺上桌椅板凳做飯的傢伙,當餐廳廚房用。
所以這四個房間沒有被分隔成更小的房間,住戶搬出去后里面格局不用改。另外房子建起來雖然有些年陳,但整體結構還算牢固,屋頂年前程蔓剛找人補過,也不用管。
不過裡外牆面都有些舊,裡面牆壁粉刷得有七八年了,程蔓把房子買下來時,看牆面雖然有點舊,還有各種塗痕,但牆面一不漏水二沒有脫落,就沒有重新弄,畢竟這套房子的房租挺便宜的。
跟裡面比起來,外牆問題更大一些,牆面是紅磚的,沒抹過水泥,又經歷了風吹日曬,有些磚的稜角都不再明顯。而且臨著馬路的那一面牆上長滿了青苔,春夏季節還好,看著挺有生機,到秋冬季節牆上就一片漆黑。
房屋租給別人住時,這些都不算問題,畢竟這房子地段挺好,周圍好幾個國營廠,長青苔的那面牆又臨著大馬路,出門就有公交站,到哪都很方便。
而且因為房子買來便宜,程蔓要的房租也不高,所以她這房子挺搶手,之前租戶陸續搬出後,她每次過去都有箱子裡的人來打聽房子租不租。
但要用這房子開輔導班,這些問題就很嚴重了,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做生意也是這樣,經營場所不弄好點,誰能相信她是正經做生意的?
所以租戶搬出去後,程蔓立刻找了泥瓦工來,讓人把裡面重新粉刷,每間屋子還要粉上黑板,地面也重新打了水泥,外牆則先抹水泥,再粉刷成白色。
至於臨著大馬路的那一面牆,因為人來人往,是非常好的廣告位,本著不用白不用的心裡,程蔓打算在刷白的牆面上用油漆寫上輔導班名字、課程套餐以及金額、廣告語等資訊。
但資訊內容得仔細琢磨琢磨,而且要寫,肯定要另外找個字寫得好的人,所以泥瓦工負責的只有粉刷。
雖然這套房子裡有四間屋子,但這時候裝修工序沒那麼多,所以工期並不長,一星期左右就全部弄好了,連窗框都換了新的,玻璃選的是透亮的,這樣裡面光線才能好。
裝修弄好後,程蔓又找了程樹偉幫忙弄電。
親閨女的事業,程樹偉當然要支援,程蔓回去跟他說了後,放假他就帶著工具過來,重新佈置了電路,再裝上插座、大瓦數的電燈泡等。
同時她找了人,在周邊農村買了一批木頭,就近找了木匠直接在裝修好的房子裡直接開工準備打書桌。
因為房間面積都不大,程蔓對書桌要求很高。
書桌不能按照人頭打,一個小房間想塞進去二十張書桌有點勉強,桌體也不能太寬,因為第一排到黑板的間距不能太小,否則既不方便老師走動,學生看黑板也不方便。
思來想去,程蔓還是從前世上輔導班的記憶裡,扒拉出了一款桌椅。
最後打出來的桌子,長能坐五個人,寬在五十厘米內,桌洞也不大,只能放兩本書。反正他們這是輔導班,來上課不用帶太多書。
每個房間打四張這樣的桌子,前後桌之間間隔也不超過五十厘米。
這樣排下來,最小的房間進門剛好能空出L型的過道,第一排和靠門那面牆壁的黑板之間勉強能有一米左右的空間擺講臺。大的兩個房間則左右都能空出過道,程蔓打算把這兩個房間當成主教室,小的兩間當成備選。
四個房間,光要打的桌子就有十六張,凳子更多,哪怕程蔓請了好幾個師傅一起開工,也要半個月才能忙活完。
為了不浪費時間,打傢俱的同時,程蔓開始著手準備辦營業執照需要的資料。
這時候做生意辦營業執照的人不多,改開時間短嘛,普通人沒有這個概念,國家呢在這方面的制度也沒有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