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甥男謝過舅父提點。”裴蕭元應。

崔道嗣面露笑意,改說家常:“你舅母前幾日和我提了句,道你事忙若是脫不開身,可派人替你收拾永寧坊的宅子,方便你隨時搬去住。如今你那住的地,聽上回家中管事講,頗為狹仄,怕是有所不便。”

“我一人住公廨更方便些。舊宅暫時用不上,也就不必費事收拾。請舅父在舅母處代為轉達謝意。”

崔道嗣自己也頗厭惡王氏面目,怎聽不出外甥婉轉回絕之意,無奈只能再說兩句叫他得空多上門走動的話,最後道:“另外還有一事,舅父是受寧王所囑。”

原東都留守使,今上的宗室族兄寧王為著養病,不久前自東都返回長安。

留守使雖無實權,但位置特殊,官職清貴,歷來擔任者,無不是帝家心腹。

寧王在早年今上仍居潛邸之時,兄弟關係便已親厚勝過旁人,後因才幹,外放實職,變亂之時,他正擔任袁州刺史,今上應裴冀號召奔赴陣前領兵,他便借官職之便,在南方諸道為官軍籌措糧草。不但如此,將剛成婚不久的長子也送至裴冀帳下聽用,後不幸被叛軍俘虜,誓不願降,慘遭殺戮。是立過實打實的大功的宗室名王。

他此番卸任歸來,原本並沒什麼,畢竟年已老邁,比當今皇帝還要大上十來歲,但東都留守的繼任竟是裴冀。訊息於數日前傳開之後,引發的波動,可想而知。而他此番歸來,為答酬舊交,將在曲江園設一局賞花宴。

“除去那些故交老人,老殿下也想見見如今朝廷各家的年輕兒郎們是如何的模樣。何況他早年與你伯父往來叢密,是多年的老友了。知你如今歸京,很是歡喜,再三叮囑,你到時若能脫得身,記得赴宴。”

他說著,自袖中抽出一幀燙金寶相花紋面的柬貼,遞了過來。

“到時你事再多,也不可不去。如今宮內宮外,若說還有誰能在聖人面前說上幾句話,也就剩寧王。多些親近,於你大有裨益。況且我看他對你頗多器重,囑了我好幾聲。”

裴蕭元接下柬貼。

崔道嗣說完話,匆匆離去。

裴蕭元獨自走出宮門,隨衛引馬上前迎接,他跨上馬背,已經走出去了一條街,慢慢地,不知為何,放緩馬速,最後停了下來,回頭望一眼身後皇宮的方向,躊躇了下,又轉馬回到方才出來的皇宮大門,詢問守衛,是否看到過阿史那王子出宮,聽到好似並未見到,不再猶豫,立刻入了宮門,沿原路折返。

太子率百官走後,便是晌午時分,畫工們有兩刻鐘的空,可以用來進食和小憩。

普通的宮廷畫工,進食是沒有位子的,自送飯的宮監手中領到飯食,就地屈在宮廊或是工案之上吃完了事。只有副直以上的畫官才有位子可供騰挪,若是上工時間長久,也能就近得到一個休息的臨時場所。

此次作畫從頭至尾,預估長達半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將耗在這座新宮之內。宋伯康照顧新收的弟子,破格從管事的曹宦那裡為絮雨也要來一處臨時的休息之所。其實就是供將來在此服役的宮監宮女住宿的地。位置自然偏隅,位於神樞宮後的一處角落。

再過去,隔著一片蓊鬱的深深草木,在一道斜陂的盡頭,便是當年那片毀於戰火的永安殿殘址。那裡雖無宮衛把守,卻屬禁地,不得擅闖。這一點,在之前的畫學當中,諸畫學生都被教導過,人人牢記在心。

絮雨回她在宮中新得的住所吃飯。

這屋是供將來的宮役頭目住的,陳設簡陋,好在是個單間,能庇人免受雜擾。匆匆吃完飯,也就差不多,該回去上工。

今早她見到了李懋。

應當是對她這位同父異母的兄長記憶寡淡,多年後再次會面,她並沒有太多特殊的感覺,唯一感慨,便是人海闊闊,物換星移。

從前她那位性情有些深沉的長兄,如今也變作了如此一位莊重而親善的太子。

絮雨往前殿走去。

新宮營造完畢,此前在此做事的大部分工匠已去,只剩漆、畫以及草木移栽等項,入駐之人各由宦官領著繼續做事,偌大的一座新宮,剩的人不多,此刻正午,宮監匠人們都在休息,更是靜悄一片,不聞人聲。

她行在一道宮廊之上,眺望不遠外那片被草木深埋的荒宮殘角,不由又回想起許多年前的那個夜晚。便是在彼地,她被阿公所救,帶著走出了長安。

而今多年之後,如同迴環循行,她又回到了當初的舊地——

“你可還認得我!”

忽然她冷不防聽到身側傳來一道聲音,稍稍一驚,循聲轉頭,望見宮廊側的牆邊站著一人,那人身材雄健,身穿武官朝服。

時節初夏,午後陽光開始有了白花花刺目的感覺,他立於廊下,頭頂無所遮蔽,雙眼便被陽光射得微微眯起,看去面若帶著不豫之色。

是胡兒承平。

只見他不待回應,話音落下,人便迅速走到宮廊近畔,一掌搭在廊欄之上,輕輕一翻,人若鷂子般落到了廊上,停在絮雨面前,隨即不由分說,拽著她臂將人強行帶到了偏殿之後。

此處很快會被修作園苑,但如今還沒成形,亂石堆壘,只移栽了些丁香木樨之類的香木,其中最多的是楸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