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通諸界的集市之中,熙熙攘攘。

吳山刀劍行的店主,正在向一個鬍鬚茂盛的老頭子,推薦供在店裡正中心的那一柄大刀。

“這把春秋大刀是用來自九界妖族的離塵石、銅場鐵壁的息壤為基礎,引動地火錘鍊了七七四十九日才成就了一件刀胚,又到無淚之城取材,借了干將莫邪的靈氣,才鑄造出來的。”

“刀身大小變化靈通,小時可以如同繡花針,硬度堪比虎魄、鳳皇之類由神魔鑄造的天神兵。”

“好,老夫買了。”

嶽天恩在“玄天集”之中閒逛了半個多時辰之後,終於選中了一把比較閤眼緣的兵器。

錢貨兩清之後,他將這把刀真的縮成了繡花針一般大小,刺在腰帶之上。

這把刀的大小變化確實很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在變小的時候,重量不會發生改變。

重量不變的情況下,物體越小穿透力越強。

一百三十多斤的“一根針”,就算是放在一塊生鐵上,都得直接壓穿過去。

好在嶽天恩的腰帶也不是凡品,他又把腰帶繫緊了一些,隨即拿出自己的那塊令牌,點開了不久前接下的一樁生意。

傳送的靈光一閃而過。

………………

魚梁國。

這是一個位於群島之上的國家。

方圓三百餘里的大澤,水色清碧,倒映著岸邊的一層層蘆葦,大澤之中的二十七個島嶼,就是魚梁國的全部領土。

在相對偏遠的一座島嶼之上,既有飛簷酒樓,奢華客堂,也有舊黃的木質、竹質房屋,大片的聚集在一起,傍水而立,形成了高低起伏,遠近錯落有致的鎮子。

用一些細麻繩扎著髮髻,身穿短打的漁民,零零散散的在狹窄的街道之間走過。

魚梁國百姓衣裳的形制,大多是從東邊的唐國傳過來的,鎮子上少數一些識字的人,也全都學的是唐國的文字。

只不過,與那些有閒心拜神拜佛的唐國子民不同。

這裡的百姓路過正常僅有的一座簡陋佛寺之時,都視若無睹,只有小孩子會在這裡找些牆壁上的空處,亂塗亂寫。

說是寺,其實只是一座剩下了三面牆壁的小廟。

寺中早已無人,連佛像都不知道被誰偷走了。

不久之前,有兩個和尚來到這裡住下,那個做師父的大胖和尚,就拿木炭在其中一面牆上,畫了一個歪歪扭扭的佛陀形象。

連佛陀的嘴都是歪的。

但師徒兩個拜得很虔誠。

一篇經文念罷,小和尚嘴唇乾裂,不禁頓了頓。

“師父,還有水嗎?”

大胖和尚拿起旁邊的一箇舊葫蘆,葫蘆口朝下等了半天,連一滴都沒滴下來,道:“沒了,你去到隔壁賣燒鵝的大娘家討點吧。”

沒錯,這間小廟隔壁就是賣燒鵝的人家。

燒鵝那油膩的味道,無日無夜的飄入佛門清靜之地,連那幾株殘香的氣味,都被蓋過去了。

小和尚嗅了嗅鼻尖,臉色苦了下來:“他們現在都當我們是騙子,連水都不肯給我們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