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油田開發的額外需求,同時李二最近的佈告也足夠及時,能促使海量的商賈和商賈們攜帶的水手船工在登陸天下萬邦之後,尋訪油田……

那麼油這件事,其實就是不用那麼操心的。

不過,“不用那麼操心”,不等於“不用操心”。

這東西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個運氣,跟打獵是一樣的……運氣不好的老獵人準備再周全手段再豐富,那啥也碰不到終究就還是沒有。

因此李盛也不敢把話說太死……

如此這般,李盛等待著,蕭瑀也等待著。舉國上下……各路商賈,都逐漸開始了因為在海外設貨棧建商港,卻發現事情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搞,出現的種種問題和毛病。

其中頭等大事,自然就是安全問題。

在大唐,有主的土地都是耕地,只要不是在耕地上,其他地方……那一律按荒山野嶺算,誰也不會多管你,而會建立貨棧和港口的地方當然都不是耕地——海邊都是鹽鹼地能耕種啥出來?

這看起來很正常,然而卻不是叢林裡的真實生態。

到了外邦,有人看到你的貨棧和港口……

建造的這麼齊整,還有那麼多貨物,穿戴……即便和人家文化風格不同,但富貴感是一眼都能看出來的。

這樣的情況下,不遇到劫道的就見鬼了……

因此實際上,不光是蕭瑀,整個大唐的商賈們儘管絕大多數都不曾聽過什麼內燃機,以及燃油,但……實際上,他們也在等待著這東西。

而眨眼之間一個月,過去了。

李盛的內燃機原本推測還要更長時間,不過既然最近有情況發生,自己當然是加快了進度……並且也因為之前搞列車用的蒸汽機,所以也積累了許多經驗,因此進度反而快了不少。

並且在這一個月到底的時間點上,李盛還真的拿出了內燃機的原始版本初號機——雖然都不是大號的,不能和後世的頂級貨輪、驅逐艦什麼之類的載具上面的引擎相比,但好歹也算是完成了,武裝個幾百噸的船不成問題,而這樣幾百噸的船……

在大唐目前的造船行業,通常把噸數翻個一倍,然後稱作多少多少“料”。

這段時間,蕭瑀還真想了無數法子儘可能維持自己的海外分號。

那地方孤懸次大陸,面臨注輦國的貪婪——並且某種意義上說還是有理由的貪婪,因為不管怎麼說,也是商賈們佔用了人家的地盤。

當然,這其實是說不過去的,感情上和最終的大義上的確有驅逐唐國商賈們的理由,但是——

現實上,沒有這種理由,因為即便是不能種植糧食的海邊的土地,幾乎絕大多數商賈們也都是給當地土司、頭人之類的角色付了錢的。

這同樣是金銀的花銷,但李二卻罕見的沒有針對起來做什麼,畢竟這其實……

總之,蕭瑀對注輦國也是付了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