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它不是別的,正是有關於長樂和李盛這個關係。

因為當初長孫皇后思念孩兒心切,為了有個由頭多多與李盛相見,於是長孫皇后便讓長樂拜李盛為師。

這個事儘管最初只是為了有個理由,李二也好長孫皇后也好,這麼多年失散不見,都想多陪陪孩兒。

但隨著時間流逝……當時作為工具人的小長樂,每年都會置辦長安城紫珍齋中出版的書籍。

那些書籍都是李盛所出,不但同步了所有李盛在學院釋出的“科技”書籍,還有許多李盛的話本戲文和遊記等等……

儘管是科技和戲文話本,這看起來是與軍國大事無關。

而李孝恭也看過那些書籍,也知道李盛是真的不在書中探討軍國大事。

但李盛有一點,在講科技的時候,經常用軍事問題為例來解說。

講述遊記的時候,則會提起自己對旅遊所到之地的名人的看法……而這無形之中便將許多實際上來自後世社科大佬們的智慧結晶給帶了進去。

漸漸的李孝恭越看越是感覺李盛之才,絕不僅僅是在“科技”上,而絕對是對天下大勢都有一套自己無比陌生,但一定極為強大的框架視野。

這個感覺甚至使得李孝恭自己,還有長孫無忌……並長安的魏徵,杜如晦,房玄齡……這些大臣都忍不住要悉心跟著學習了。

而……

李盛在紫珍齋一通著述之後,無心插柳的一個結果便是……如今長樂的知識積累,明顯大幅快於同齡而接受傳統儒家教育計程車子。

因此……

此刻,李孝恭也反應過來,沒錯……果然就是這樣。

但有一點疑點。

李盛有沒有看出這是他見過的長樂公主?如果看出來那還挺麻煩的,甚至可以說相當麻煩。

但如果沒看出來……李盛栽培一個他並不十分熟悉的宗室,這好像又不對……

不過轉念間,李孝恭倒也放下了這些疑惑,算了……

小心遵守陛下的叮囑,不要對身份問題露餡,這個還是隻能盡力而為。至於如果李盛沒看出來……這事卻也未必說不通,畢竟李盛的學院裡……

如今,可是連漢王李恪,衛王李泰,都時不時悄悄溜進長安的城西書院裡去玩耍。

而除了這種重量級的,次重量級的大臣們比如鄭國公魏徵的女兒,曾經也在李盛座下求學,如今更是儼然成了李盛在靈州時的左右手。

那麼……培養一下不認識的宗室,說不定也就是為人師的本能?

猜測當中,李孝恭卻也悉心輔佐了起來,管他那麼多……橫豎這起碼也是個公主,既然大皇子殿下認為應該培養一下公主,那自己就直接從命……從命拉倒,反正陛下不會因為公主變得太厲害給自己小鞋穿吧?

這麼一想,李孝恭心中起了輔佐一把公主殿下的意識。

而……

隨著行動的基礎思路,和總體負責人配置的敲定,漸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