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隱隱有些緊張起來。

接著楊萬春一眼下來,立刻看出了長樂的緊張,露出一絲微笑。

“郡王殿下少年掛帥,當是深受南朝皇帝陛下器重了。不過……”

“微臣卻想問問……南朝今日之勢如日中天,我高句麗仰慕多年,雖不能說過從甚密,也是有禮奉之……今日何故興師,壞貴我兩國百姓生計?”

楊萬春一面說話,一面觀察對方的反應。

而隨著他主動開口說了起來,對方果然便如方才的第一印象……有些緊張之色,而且隨著自己的話語越來越緊張。

這讓楊萬春心中信心大增,此番出師定然能有所收穫!

這個不是楊萬春盲目樂觀自信,而是有所憑依。道理很簡單。

自己這話裡邊,其實頗多可駁斥之處,如果易地而處,自己根本不會慌,甚至還會笑。

而對方這郡王殿下,反正自己是從未聽聞過。

一點名氣沒有,這等小場面還緊張,那這分明……根據楊萬春混高句麗官場多年的經驗,這無疑便是貴人子弟出來混軍功鍍金來了。

就這水平,自己怕他作甚?八成就沒有什麼真才實學。

不過他這樣一說,接著長樂深吸一口氣,卻並未如他料想一般出現瞠目結舌的情景,而是道,

“將軍所言,不無道理……我大唐陛下祖上本是代郡武川出身,與高句麗本也頗多淵源。多年以來,也未嘗無禮節往來……但將軍言語之中,卻只怕不盡如實。”

“我大唐既與高句麗有淵源,便該為兄弟之邦。但數年之前……為何貴邦卻興師動眾,來犯我大唐河東一路,幽、涿二州?”

“這……”楊萬春一下有些發愣,我擦……

這小子好像也沒那麼草包啊,這話說的條理轉折邏輯分明,跟自己料想的畫風似乎不太一樣……

但!

楊萬春畢竟是方面大將,看看對方年紀,心中的訝然……也就是一些訝然情緒而已,豈能真就口齒無措起來。

接著再一微笑,便繼續道,“殿下所言不差,數年前我高句麗的確與大唐有些嫌隙……不過當時之事,乃是我高句麗國中有……”

想了想,楊萬春隨口編造道,“乃是我國中有妖人出,妖言惑眾語曰,高句麗不日將有天災大禍,須往南朝境內尋一龍脈,設壇祭祀方可避禍,不曾想卻與大唐有些誤會,生出刀兵之災……”

楊萬春這般一說,長樂頓時驚訝的睜大了眼。

有這種事?

怕是不對吧,父皇可是跟自己聊過,當時就是因為大唐鋪設了“電話”在幽州,邊疆軍事壓力降低,同時國中地廣人稀需要人口耕種,同時還有工廠也需要人……而禁軍當中都是精壯的年輕人,這才收了一部分兵力暫且回中原。而高句麗便是看兵力裁剪,以為大唐國內虛弱,這才出兵的——妥妥的教科書一般的趁火打劫……雖然是戰略估測錯誤的趁火打劫。

但到了這貨口中……

長樂腦海裡一轉,猛地反應過來父親曾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