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大唐要逐鹿四海,臥榻之側就不可能有個高句麗盯著!

既然這樣,那高句麗派人來逼逼,這不就是隨口應付一下了事?反正決定的事情也不可能更改。

李盛這幅面孔搞得李孝恭一開始很是有點急。

這尼瑪,殿下你知道你是殿下啊?軍國大事這麼隨便的嗎。

但再一想想,好像這事也就是隨便了。不隨便還能如何?橫豎也就是沒得商量。

不過這個時候,長樂忽然道,“我來會會他們這大將,看看他們有多少能耐。”

長樂要接見高句麗來使,這讓周遭一群大將都露出有些愕然的神色,畢竟……

對方如果是高句麗大將,這孔武有力的萬一……

而如果不是,那多半是個細作,還是不太安全。

不過這時候李道宗緩緩道,“某看也沒什麼不可,對方既是要見主帥,除了聖帥,便是北山郡王殿下……只是見個人,左右又不是沒有護衛,有什麼不可的。”

李道宗這麼一說,這時候傳令的小兵還沒走,糾結了一下又道,“諸位大人,這人說要見主帥,這個……”

聞言李孝恭一怔,想了想卻也點了點頭,“也罷,那便由長……北山郡王接見,我等且退。”

長樂雖然體格肯定是容易吃虧的,但帳篷裡有的是大唐禁軍戰士盯著,對方只要沒有項羽之勇力,那便沒什麼大事。並且另一方面看來,長樂……

雖然不是方面大將,但學識也不差,若是要與高句麗之使互懟,想來也當能勝任才是。

眾將於是退出帳篷,不過臨走的時候李盛看了看長樂……確切的說是“北山郡王”的神色,似乎越發眼熟了,不過主要還是有些緊張的樣子,於是小聲道,“這事其實沒啥難的,我去幫你把老袁叫來……”

長樂此時心情實際上有些後悔,自己方才一時好奇上頭要親自會會高句麗的大將兼使者,但等到李孝恭等人魚貫離開帳篷的時候,這心情一下就緊張起來了。

長樂猛地意識到,自己依舊,不過是個年少的宗室,並無真正執掌方面的經驗!

但李盛這話倒是讓她愣了一下,接著想想袁天罡這個名字……

等等,這貨不是大夥剛剛將大軍開到涿州的時候,商量的用來與高句麗打心戰的“方面大將”麼?這兩天……

是了。

長樂一下想起來,因為大軍集結,李盛這一路主力和李績的十萬人會和用了將近一月,而袁天罡輕車簡從,卻是在這“一個月”的頭幾天便作為宗教人士入了高句麗境內。

這便是古代的宗教人士的特殊之處,實際上有些類似後來的記者。相比所謂“清流”,這些傢伙才是真正掌握“民間基層輿論”,而不是“民間輿論”的角色。

古籍裡若是提到某個皇帝經常接見僧道,其實不一定是沉迷修仙拜佛,而很可能是在體察民情,這一點後世之人往往不太瞭解。

不過長樂瞭解,想起既然袁天罡這兩天回來和統帥團“述職”,正好可以藉助他應付這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