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 章 聖侯可有看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這部分不重要趕緊劃掉,重要的是,哥哥的學識是真正的廣博,無論是造物之妙,還是軍政之道,哥哥都總是能折服父皇。
李孝恭倒是沒怎麼期待,還是在自己努力思考。
這個不是說他對李盛的能耐不熟,而是他感覺這個事可能李盛也不是很瞭解。
主要這回是新形勢,李盛雖然學識厲害,但也不可能馬上想出什麼好主意,所以顯然還是得群策群力。誰也不能偷懶,都得努力動腦。
名義的軍事價值不是開玩笑的,拿出一個好名義,可以直接瓦解掉高句麗體系的團結性,出征就能事半功倍。
不過李孝恭沒想到的是,下一刻李盛完全不假思索,就開口道,“名義這個不就簡單了,反正科學也沒發達,就從宗教上找唄……佛道兩路那不是有的是人。”
“佛道?”
佛門道家這是目前神州最流行的兩大意識形態,當然,底層意識形態是更加純粹簡練的東西,不過總的來說這倆都很流行就是了,百姓有點什麼事,都會抽時間去拜一拜這神仙那菩薩什麼的。有時候如果地靈人傑,也會拜一些古代名人,最著名的就是武侯祠和關帝廟。
不過李盛這話一說,眾人卻有些不得要領。
這事……找佛道的和尚道士來有啥用?戰場上雖然有傷亡,但大家忙得很,哪來什麼時間做法事。
不過長孫無忌和李孝恭畢竟不同常人,聞言對視了一眼都眯起了眼,一旁的長樂和岑文字也露出思索之色。
這個思路好像行啊……
李盛聳了聳肩隨口接著道,“這……這不是科學理性還沒影麼,那人肯定就要信點什麼神明。當然了,咱都知道天下沒有神明,好了也就有英雄照料天下,不好了就全員開擺,神靈只是一種……”
“但既然都吃這一套,咱們就宣揚咱大唐是佛門道家的正統,不服大唐教化的,就是佛祖和道祖的敵人,要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反正不知多少層地獄,這不就行了?”
李盛這麼一說,李孝恭和長孫無忌恨不得給自己腦門上來一拳。
這特孃的不就是漢代的讖緯學麼!
實際上在西周之後,神靈什麼的就已經基本上完全祛魅,百姓還是信,但知識分子都知道“鬼神”實際上只是治國理民的一種工具性質的東西罷了。
但百姓畢竟還是吃這套的,有時候有好處,有時候則會冒出邪教之類的害人東西。
那麼怎麼讓宗教這個暫且無法消除的東西發揮正面作用,去除其危害性,成為一種像河堤水壩這類公益事業一樣的東西呢?
於是漢代的讀書人,就發明出了讖緯學,將政治放在隱喻當中,來一方面安撫百姓,一方面警告不法分子。
不過因為幾百年大亂世,這套相對原始的東西逐漸被淘汰,而且現在大唐的政治,從“天道”這種詞進步到了“大義”,於是漸漸的,相關學問就更為人所遺忘。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