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盛也沒焦急不堪什麼的,因為……因為當時他還沒被李二搖呢。

但隨後李二搖起人來的時候,就在李盛要趕往長安的時候,武媚娘卻稟報有一間工廠,真的弄出了無縫鋼管——

李盛不知道這是武媚娘感覺自己遲遲沒有滿足李盛的期待,於是悄悄塞了孃家給的嫁妝錢給工廠,加大了“懸賞”力度,才終於弄成了一次。

不過李盛見到成品之後,還是相當感動和激動的——實際歷史中,大炮這玩意最早被髮明和應用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麼無縫鋼管……甚至用的都不是鋼管,而是青銅材質。

最有名的帶明星產品,就是奧斯曼用於攻破君士坦丁堡,將其變成伊斯坦布林的那一尊“烏爾班牌”攻城巨炮,正是一尊青銅大炮。

整體全靠重量和厚度,來提升膛壓和威力,也可以說是相當有奧斯曼風格的思路……不過既然李盛在這裡,那當然是從無縫鋼管入手。

當然,這個時期的加工水平自然也是不太行,因此當見到第一條無縫鋼管之後,李盛簡單的敲了敲,聽了聽聲音,便直接加購了第二批次,這一次的訂單則就直接增加了鋼管壁三倍厚度。

原本是一臺手機,也就是七八毫米左右的厚度,這一加起來……那厚重程度可想而知。

不過即便這樣,對於內徑直接去到了二十厘米的大鋼管,兩厘米多一點厚度……

這依舊是難以想象的輕薄!

不過,李盛本著不忘初心的做人原則,立刻又馬不停蹄的加訂了第三批管子。

這一次雖然不是同一個時間,但也不是同一件工廠,而是一件銅器廠——說來李盛並沒有搞過銅器冶煉方面的產業,但不得不承認神州的人民搞錢積極性不是開玩笑的,一看到市場空洞,果斷就填上了,杭州城外就有好幾間大小不一的銅器廠。

銅的加工就要比標準鋼要容易許多了,這次的鋼管口徑不如之前訂購的第二批鋼管,口徑也就十五厘米,但厚度卻來到了五六厘米。

這也是沒辦法。

不是李盛無事生非亂花單位的錢,而是因為……因為他的初心,就是為了去高句麗打工這事添置點勞保用品而已。

軍事物資,一切首先都要算效費比,也就是能效與費用之比,第二便是要算能量與重量之比。

不管威力多牛逼的武器,如果根本運不到前線,或者運輸難度過於離譜,那……有什麼用呢?

而這方面,鋼鐵炮管對於黃銅炮管那簡直是碾壓。

而第二批次的鋼管完全符合李盛的要求,測試出來物理資料也是如此……但是。

既然是軍用的“勞保用品”,那當然一切以穩為上。

因此李盛也就將這批鋼管存放了起來,先搞了一批零件將黃銅炮管組裝成了第一批火炮,或者說……第一代火炮,並且測試了一次。

至於鋼管,則就留下設計圖給武媚娘安排進一步的零件訂購、整機組裝,和測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