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不客氣的說,這件事在李二心中一直銘記的清清楚楚。

主要的一點問題還是,現在的李二也不知道高句麗想幹嘛。

這幫刁毛先前被打了一頓老實多了,李二甚至可以說一句:朕心甚慰。

但最近……這幫高句麗人突然之間。

又是搞了印刷之術,興文教——內容主要還是以大唐的“科技”之學位主。

同時,又搞出了手雷,這個就有點棘手了。

但最最讓人無法放心的,還是高句麗那邊居然還整出了化肥!

有了化肥,糧食產量就會大增。

幾乎就是一兩年的功夫,任何國家都可以變得國富民強——這個就太恐怖了。

關鍵是李二不用調查,不用誰來稟報情報,都能猜到這幫鮮卑人八成連土豆和紅薯也弄到手了。

這些個東西……單獨一樣都還好說,但加起來,還帶上了化肥這個超級發動機,那就不太妙了。

作為一個負責的君王,李二當然不可能眼看著周遭有異族國家崛起而什麼都不做!

當然,化肥可富天下,這一點李二知道……

李盛的功勳那是要永遠銘記的,是真的要記到太廟裡去的東西。

而這等神物,自己也不可能只在神州用……想想也是,將來要是開疆了,外邦之民也成了大唐百姓,那要不要也給別人吃飽飯?那肯定要想辦法安排。

但這種事是必須在大唐的管控之下,在大唐規劃的秩序之中——逐步,有序的去進行的。

畢竟化肥一開始就是大唐的東西不是?

當然,這是名義層面。

說的現實一些,就是外邦心懷不軌不可怕,就怕這幫刁毛實力真的增長起來變強。

給大唐造成邊境安全隱患,這就不合適了。

於是思來想去,李二還是覺得要想想辦法……

比如,直接給他拿下,完事。

於是也就有了大點兵,彼時無論是身在長安還是回老家,或者封地去養老擺爛的將軍,有不少都收到了李二的聖旨。

李盛正是其中之一!

也是因此,丹青如今將李盛疼愛的跟什麼一樣,當然……

也就見不得自家的公子去危險的地方,太叫人擔憂了。

見李盛沉吟出神,一看就是在思索天下大勢,丹青就不由得心中有氣。

雖然自己也很在乎大唐的前途,但是……

“陛下手中名將無數,怎麼就非得叫公子去……”

一陣委屈之後,丹青越想越是委屈,就怕李盛此去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