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漢尼拔面臨過許許多多艱難的時刻,在東歐的時候,在重返羅馬的時候……

但那些時刻裡,小漢尼拔一直堅信著一切的謹慎都有其意義,一切的無懼終有其價值的信條。這個信條曾經反覆拯救了小漢尼拔許多次,並最後真的變成了無比的價值——對這個信條本身的艱辛,本身就是一種無懼,而這個價值自然便是登臨羅馬的大位。

而現在,反覆拉扯的謹慎,不斷否定和重製的戰鬥計劃,也終於再度帶來了價值。

羅馬的軍團衝鋒並不順利,唐帝國的軍隊比自己想象的還要頑強。

但最終,隨著戰鬥進行,一個小時過去,又一個小時過去……

逐漸力不能支的,是唐帝國。

而羅馬的軍團雖然因為是進攻的主動方而損失慘重,同樣疲憊,但人員規模卻儲存的相對完好!

而到了這個階段,也是因為此時的羅馬明君在朝,軍心士氣強大,也是因為儘管戰鬥極為慘烈,人員消耗的絕對數量互相都差不多,但相比之下……數量對比,卻是越來越懸殊!

唐帝國的禁軍儘管勇猛,但一千人折損五百人,和一萬人折損五百人,卻是截然不同的性質!

而這也就意味著……

勝利距離自己很近!

這一點不但小漢尼拔越發有信心,並且他也不動聲色的觀察到,在整個羅馬軍團中,同樣有這樣的信心,軍心士氣,甚至可以說是越戰越盛!

這都不能確保戰鬥穩贏,那小漢尼拔就不知道該怎麼贏了。

原本是十比一二的兵力,現在已經是變成了二十比一。

什麼叫大軍壓境,黑雲壓城。

這就叫黑雲壓城。

這能輸?這怎麼輸?

到得十二個小時候,小漢尼拔觀察到雙方的戰鬥意志儘管依舊旺盛……但人員的體力已經支援不了,即便不怕死也沒法接著攻防了,這才安排收兵。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小漢尼拔心中也越發的感覺到信心十足。

嘿嘿,到了這個階段,我看你唐帝國還能怎麼辦……

當然!

小漢尼拔也從未排除唐帝國繼續增援的可能性,但是,距離。

距離決定了,漫長的海域之中,還是多風暴的夏季。

唐帝國再怎麼神通廣大,又怎麼可能一直往這裡增兵?

再說了……自己這邊可是搞了效仿阿非利加土人部落的裝扮,有個名義在這,你唐帝國那麼遠的地方一直往這增兵,算怎麼回事?

當然,這的確是個問題……本來一開始只是玄臣的一面之詞,表示戰爭的名義很重要,小漢尼拔這才想到了要警惕唐帝國搞事。

但是隨著時間進行,這個一開始他自己也感覺應該沒那麼重要的東西……卻始終在腦海裡隱隱約約的盤旋,總覺得似乎還真挺重要的……於是乎,小漢尼拔漸漸的也感覺自己說不定應該好好想清楚這件事。

當然是沒想清楚。大義名分這東西當然不是一下子就想通的。不過小漢尼拔至少注意到了一件事,就是唐帝國……他們怎麼可以這麼輕易的,就往海外這樣大規模的派兵?

這怎麼想都感覺是,有些不合常理。他們不需要名義?

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念頭在腦海裡清晰的浮現,但最後……畢竟還是和戰事無關,而戰事正在發生,於是乎小漢尼拔也就暫且擱置了這些念頭,專心戰鬥。

總之,現在羅馬的贏面很大,幾乎就是一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