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思考當然並不總是能有所得,大多數往往最後流於玄學,亦或者其他方向……

最經常發生的,或者最經常被選擇的一條路,就是殺戮之路,戰爭。

糧食不夠吃怎麼辦?打仗!

人口消耗到一定程度,耕地自然就從不夠變成足夠。

也是因此,神州從太古歷經夏商周,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這許多朝代下來,兵書直接攢到了數千本。

不過……還是對於房玄齡這樣的頂尖士大夫來說,“糧食不夠吃怎麼辦”的思考就不可能侷限在戰爭這一條路線上。

而房玄齡在後世,便以精擅統計度支之術聞名,換句話說就是這個時代的計量經濟學、統計學、博弈學學術大牛。也就是說,房玄齡選擇的路線是統計和排程的智慧,從這方面挖掘辦法和出路。

但從李盛出現後……房玄齡就有些迷茫了。這種迷茫並未完全變成思考,因為真正的迷茫都是下意識產生的,當事人往往都意識不到自己在迷茫。

實際上不僅是選擇數字、博弈、排程之學的房玄齡,選擇陰謀術、孫武之術的杜如晦、李二,選擇哲學的魏徵,這些人心中也都漸漸開始迷茫。

難道這個世界……除了自己鑽研畢生的學問,還有別的辦法富國強兵平天下?

說到底,李盛出世的時間並不長,因此天策府眾人都來不及思考太多。

但此刻……

房玄齡心中,這份迷茫卻陡然變得清晰起來!

端著酒杯的手微微顫抖,一張老臉更是直接石化,凝固!

“原來如此……難怪我這些年總覺得心神不寧,原來是……”

房玄齡的眼中光芒變幻。原來……

這平天下之術,除了用兵謀略之術,博弈排程之術,還有一條路。

這便是科技之術!

戰爭和博弈的手段解決不了的問題,用科技卻能解決!

在過去,房玄齡一直下意識的認為,大唐如今盛況除了李二方面的文治武功外,李盛的種種貢獻功不可沒……但在房玄齡看來,李盛覓得紅薯、土豆也好,想出鍊鋼術、化肥煉製術也好,這都是偶發性的“智慧閃光”。

這樣的“智慧閃光”頻繁的出現在李盛一人身上,自然就讓人感到高不可攀,其人才智卓絕無匹。

但反過來說……也正是李盛的光芒太耀眼,反而遮蔽了事情的本質。

本質就是,這些“智慧閃光”,都並不僅僅是偶發性的“閃光”,不僅僅是“偶有所得”的東西。

而是全都統屬於“科技”這門神術的範疇之下!

而按照這個思路推理。

大唐如今的盛況,當然也就不能簡單的歸結於運氣好,李盛覓得種種祥瑞,創制鍊鋼術、化肥煉製術等等,而是這一切,全都來自“科技”。

那麼……

如今大唐的局面,也就得到了解釋。並非簡單的因為李二或者大唐百姓的德性如何,導致了蠻夷崛起,天下動盪,而是因為外邦之人,也同樣開始掌握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