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話音落下。

李二盯著這幫大臣,人算是徹底懵逼了。

這幫刁毛說的好有道理,朕是屬實無言以對了!

李二是一瞬間就無語了,但更讓李二無語的是,自己竟然還覺得魏徵這話說的挺有道理的……因為實際上就算這幾個傢伙真能說出點什麼子醜寅卯來,自己恐怕也沒有勇氣就直接依計行事,這美洲的事是大事情。

對於目前的大唐來說,任何事務的優先順序在這事面前都毫無疑問要往後排——李二簡直就無法想象,這要是日後,美洲變成了別人家的地盤,然後歐洲也是別人家的——兩片真正可以建立大業的好地方都屬於羅馬人,到時候大唐的戰略態勢。

現在大唐還有軍事優勢,大唐的禁軍就是最強的,可以後呢?要是這些東西也都被羅馬人追趕上來,屆時許多事情就不好說了。

意識到這一點,李二一瞬間就不得不進一步意識到,既然事情這麼大,那今天這事……只怕就算這幾個傢伙給自己獻什麼策,自己好像也沒法放心,這肯定也還是得。

既然反正是這樣,那好像還不如跳過中間環節直接去那啥呢。

不過這麼一想,李二一瞬間簡直憋屈死了,自己堂堂一國之君。

不對,是作為古今眾多一國之君裡絕對排t1檔的開國之君,現在居然好像什麼能力都沒有了,直接化身阿斗,還就那個樂不思唐。

這合理嗎。

但儘管心裡五味雜陳,不過這天深夜回到宮中,李二的心情卻是更加五味雜陳了,因為略一思考,自己既然這麼五味雜陳,這事就更是沒得選了。

不過。

因為這種自省和自省的結論,李二也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自己好像,的確是不能事事都諮詢李盛,畢竟自己好歹還是皇帝,事事都這麼問。

先不說會搖動大唐的權力架構,導致什麼不穩定之類的問題,反正李盛這也是自家的,但作為君主,自己還是得有所作為,不說特別有所作為,但最起碼一些關鍵節點上自己還是必須拿主意的。

李二能突然改變主意也不會因為這麼簡單的緣故,而是思索一番,李二有一種感覺,這矛盾搞不好李盛也處理不下來。

如果說用兵必須明暗有致,海商路線和海盜路線都是不可或缺的,那麼這兩種手段產生衝突,顯而易見的,應該也是必然之事。

李盛這娃再怎麼英秀絕倫,好像也不可能改變得了必然出現的矛盾,這想想就根本不科學麼。

而除此之外,李二還有一個感覺,這衝突似乎也不會導致什麼嚴重問題。

海商們之所以不肯出海活動,是因為懼怕海寇,但大唐的海商哪有省油的燈?哪一個手底下沒個幾撥私兵,一般海寇根本就嚇不住這些海商,他們懼怕的是那種規模極大,還有正經武裝的海寇,而這些年輕人。

不管是論其零散,還是論其軍備水平的底下,顯然都不足以嚇住這些海商!

雖然是劫船跑路帶了武裝,但沒有羅馬人的支援,也就那麼回事而已。而如果羅馬人選擇給這些大唐的年輕人提供兵器,那就更加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