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是對“產業鏈”這東西的搞法十分在意並且是真的信賴,但接著還是不由得輕嘆了一口氣。

“你們沒有什麼話要說嗎?這很明顯不是小事,你們要一聲不吭到什麼時候啊。”

李二這樣一說.

房玄齡等人你看我我看你,琢磨了一陣。

最終,房玄齡還是忍不住皺眉開口了,“陛下,此事若大行於世,固然有造富之功用。”

“可這麼一來,天下還有人讀孔孟之道嗎?”

房玄齡這麼一說。

其他幾個大臣身子都動了動,不約而同的調整了一下站姿。

顯然。

雖然沒有一個人出聲附和,但毫無疑問這個調整站姿的動作,就說眾大臣都對房玄齡的話,非常在意。

李二聞言,雙眼不由得微微睜大。

被幾個大臣這麼一說,心裡還真不由得微微一動。

好像還真是這樣!

這麼看來,許多事情就簡單了不少。

問題的關鍵就是出在孔孟之道這檔子事上。

目前的大唐,要繁榮昌盛,搞商工兩業是必然之事,這已經被現實證明過了。

而商工兩業也是不好搞的,也並不是天上掉餡餅就便宜了大唐。

這也是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需要耗費大量計程車子去貢獻心血的!

無非是,商工兩業耗費了人力物力,但參與這一切的匠人廠工士子們也從中賺取了收益,還不低而已。

不過,也就是這麼回事了,這雖然目前為止看上去執行的還不錯,

——但如果繼續發展呢?

天下人都盯著商工兩業,這豈不就是意味著孔孟之道沒人當回事啦??

這麼一想,李二不由得感覺這事可真是難頂,

雖然孔孟之道,對於他這個在隴西長大的軍事精英來說,屬於是一種,看了就頭疼的東西,而也因為之前的五姓七望那夥人基本都是文人,都是專門搞這套玩意,李二對這些東西就更加不喜,但是。

李二更知道,這些玩意是不可或缺的,因為人都是需要信仰的。

孔孟之道要是真就從此沒人再讀的話,那神州,會流行起什麼東西來呢?

這是誰也說不好的事情。

可能是道家,可能是佛家,目前都有些跡象,甚至在未來,這些跡象很可能還都會大行其道。

且不說堂堂神州,堂堂漢家男兒都去祭祀胡人的神靈這好不好。

但是,既然連孔孟之道都要逐漸銷聲匿跡了,那佛道二門還能如何生存,還能生存多久呢?這一切就不好說了。

在這種種疑難之下,李二心中漸漸也有譜,也難怪滿朝文武都反對這事。

民心無主,必思亂。

既然這樣,那自己作為國君,在朝廷的立場就真得掂量掂量了。不過,

雖然如此,但李二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臉色黑沉下來,目光卻漸漸變得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