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9章 心理實驗(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要是比較好的時代,個性比較解放——的同時,這個時候又加上其都具備比較紮實的教育,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當然了,要是在各種王朝的末期,教育倒是越發紮實了,但個性往往都壓抑的厲害;或者是亂世之中,個性倒是完全解放了,但也基本沒條件接受教育。
那些場景之下,那自然是,再怎麼出類拔萃的年輕人,也難有什麼大成就可言了,當然,這是相比自己,而相比起外界同樣條件下的年輕人,神州的年輕人還是要優秀許多。
這裡邊的原因,雖然後世各種大儒喜歡掰扯各種文化優勢,但真正的文化優勢,憑著良心說,實際上是神州文化中的“憂患意識”。
簡而言之就是,無論出身高低,受教育多寡的年輕人,都對生存環境有高度敏銳的洞察力,或者“主動洞察”的意識,或無意識。這種優秀的品質曾經反覆從滅亡邊緣拯救過神州,並催生過大量的英雄降臨於世。
因為這種歷史遺留——好的歷史遺留,按理說對神州的年輕人期望更高一些也沒問題,不過李盛,雖然金融學課程學的不怎麼樣,多少沾點半桶水那意思,但反過來說,李盛的金融意識還是相當過硬的——不期待任何誰也說不清“程度”究竟如何的事情,避開風險。
而李盛這倒是,避開風險了,開口就是“雖說”。
但凡有個三歲的小孩都知道,“雖說”這兩個字之後多半就是“但是”了。
柴紹不例外,駱賓王這個江湖經驗較輕的年輕人同樣不意外,一聽李盛這話頓時也同時陷入沉思。
還真是,有問題?
兩人頓時眉頭大皺!
一時間再看向李盛,那眼神都不對勁了,直接就透出一股,有些類似鄉間土灶做完了午,洗完了午碗,到了下午三四點,陽光灑落。
歲月流水,時光冷灰,什麼也不剩下,類似於這樣的消沉之感。
雖然看似程度很輕,但如果要為人類的負面情緒排個序,這反而是等級極高的那一類。裡邊的東西說白了,他們其實從一開始,就覺得開疆這是大事,而且是最大的那種大事。
何謂“最大的那種大事”?就是如果最終失敗了,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這樣的大事!
不過駱賓王畢竟相對年輕,這柴紹倒也立刻回過神來,心說自己這麼憂慮幹嘛。
神州難道不值得期待一下吉人自有天相!?
當然了,這屬於是迷信,而古人並非是沒有迷信這種概念,因為迷信,本質上和所有的“信念”一樣,或者說迷信就是信念,信念就是迷信,是人在摸不清楚方向,感到迷茫時候的唯一選擇。
而駱賓王和柴紹這都是大唐的精英,當然不可能對迷信這類的東西照單全收,反思性還是很強的,因此心裡,簡而言之,就是還是比較沒底。
說來說去,為什麼李靖、李績這些將領,如今都已經不再豔羨韓白這樣的歷史名將,因為他們已經取得過斐然的外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