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7章 工業社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盛說的“經濟的重心”這個概念是很玄奧的,在不同時期,它有不同的含義。
在後世,這當然就是指貿易熱點地區,比如知名貿易城市義烏之類的。
而在古代則不是,“經濟重心”主要指的是產糧區,什麼地方能產出海量的糧食,什麼地方就是朝廷的治理重點,是最大統戰物件。
而柴紹和駱賓王.
這兩個傢伙本來無疑是在農業社會中的人,對於他們所學的文韜武略而言,經濟重心這種東西當然就是關中,蜀中,總之產糧多,同時又比較容易調運來確保國防的這麼幾片產糧區了。但因為李盛的亂入,這兩個傢伙被拖著跑步進入工業社會。
雖然大唐現在的情況還明顯稱不上“工業國”,但柴紹和駱賓王也不是普通人——這兩個傢伙是大唐的精英,見識遠比一般人多,自然能理解新的經濟重心和過去不同了。
也可以說,正是因為這種理解,這兩人才有了此刻的巨大驚駭感。
畢竟,這種經濟形態的變化是最近這幾年才出現的,這個問題,在人造訪史書時自然也會顯得陌生!而越是陌生,越是未知,也就越是恐怖。
“捲起來,聖侯,這是什麼意思?”
駱賓王一下子沒聽明白,不過心中的驚懼感消退了一些,因為李盛這表情看上去似乎對這種問題相當有把握。
而他這麼一問,柴紹也頓時安心了不少,說不定,說不定就真有什麼思路呢。
未來的,沒有發生的事情,誰說得準呢?
這樣的想法是一般人的想法,而按道理而言,如駱賓王和柴紹這樣的軍事精英,一般不會這樣想——既然搞軍事,當然是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而這需要大量的思考,以及比大量的思考更高一級的東西。
也就是,養成大量思考的習慣,對於任何事情上。
但此時此刻,因為是在李盛面前,於是駱賓王也好柴紹也好,這思維還真就下意識的,自己都無所察覺的懈怠起來,對於事情毫無警覺。
並且下意識的就認為,大唐的這個明明就屬於結構性問題的深刻矛盾,是一件“自己可以不管,反正不用思考也沒關係”的事情。
這一幕如果李二能看到,一定會感到極為欣慰,畢竟能讓臣下腦子放空的君主就是無敵的君主——因為有了這種本事,就意味著帝國永遠不會有內亂,任何事情都做得成。
不過這種事,雖然客觀來說還真挺離譜,不過李盛早已習慣,完全不以為意的當場就是,輕嘆了一聲,露出了些許恍惚的,彷彿是在回憶什麼的神情,悠然道,“這個‘卷’字的意思,當然是內捲了。”
“意思就是說,當一國人才不足,文無謀士武無勇將的時候,往往生存成問題,畢竟自家沒有,別人家可是有,比如什麼之前的高句麗之類的。”
“而當一國人才太多的時候,那就更要出問題,因為這些人才本事大了野心自然也不會小,這個時候卻沒有什麼整體性的收益用來給這些傢伙分食……於是事情就會變得麻煩。”
李盛這麼一說,駱賓王也是當場驚呆了。
我靠,自己擔心了半天的這種可能性,搞了半天連李盛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