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4章 如出一轍!(第2/2頁)
章節報錯
“要助其一臂之力,不外乎給兵甲,糧草,金銀……金銀之物想來是給不得,最起碼目前給不得。但糧草兵甲……”
“兵甲還好說,可糧草要怎麼給呢。”
李二思來想去,也覺得這事只怕是不好辦。
因為海洋太大了,雖然海船在上面航行,運輸糧食比起在內陸用馬車牛車運輸,要簡單的多。
畢竟重量不必由珍貴的牛車來承載,船隻需要自然的浮在水面上而已。
動力,雖然大唐半官辦的西湖工業區所產的蒸汽機很貴,內燃機更不必說,可真要運糧食,風帆也不是不能運,這個運力成本,不管怎麼說,相比陸地還是要低廉多了。
這個事,也不是李二憑空推測,因為與羅馬人鬥智鬥勇這麼長時間,大唐這邊自然也收集了不少有關羅馬的情報,而李二自然也瞭解過,羅馬這地方,和神州是有相當多的相似之處的。
最簡單的,羅馬的軍事政治核心並不是在產糧區,這點與神州如出一轍。
神州的軍事政治中心當然是在長安,長安本身,其實也是產糧區,但要說核心產糧區,其實也還算不上。
真正要說起來,長安洛陽體系的政權,安家的具體邏輯,其實是和中原大地,以及成都平原都最近的地方。這兩片地方才是產糧區。至於這麼做的原因,這自然是因為神州自始至終一直是個外向型政權,首都當然要服務於開疆拓土,布國威於四海的大業了。
而羅馬國也是一樣,其國都羅馬城,以及其他六座城池——俗稱七丘城,都位於地中海的北岸,而產糧區反而不在這裡,在南岸。
而羅馬國的運轉,尤其是最關鍵的糧食轉運工作,基本都是透過地中海航運來進行的。
由此也可看出歐陸名城威尼斯,當年是何以發達起來的——想來如果神州的所有火車主幹道都經過同一個城市,那這個城市怕也是一樣,想窮困都難。
不過這些都畢竟只是情報,不是知識,不是智慧計策,無助於解決眼下的問題。
這些年輕人會在海外舉步維艱……對於李二來說,李盛的話毫無疑問就是這麼個意思。
但關鍵這事自己也不是沒有預料到,而李盛的意思,是存在某個決定性因素會導致這些年輕人舉步維艱。不過究竟是什麼呢?
這天深夜。
確切的說,時間已經是凌晨,距離午夜子時過去剛剛不久,李二一直在甘露殿枯坐到天明,乃至到了上朝時間,也始終沒有想出什麼頭緒來。
這到了第二日上朝的時間,李二自然是心不在焉,整個朝會時間裡,可以說是……不能說是騰雲駕霧,雲山霧罩,只能說是大臣說的話,李二的回覆基本約等於牛頭不對馬嘴,大臣請示嶺南路的木材問題,李二就回答遼州路的事你們找李績即可,雖然目前李績正在天竺出使。
而李二這等神智狀況自然被幾個心腹大臣看在眼中,個個詫異無比,交換眼神之後更是滿頭霧水,不過長孫無忌還是發現,魏徵為首的幾個傢伙,似乎有什麼事在瞞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