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儘管想是這麼想,不過眾大臣再一想,反正這三更半夜的被叫過來。

再要回去睡覺,這年紀大了也未必睡得著,還不如多問問呢。

因為是長孫無忌率先提問,這下李二這幅神態,搞得長孫無忌心態也頂不住了,於是只得繼續追問道,“陛下,大唐與強敵逐鹿,正是多事之秋。今有大賢解決這農耕難題,使我大唐府庫復盈,又令天下得利,若能訪得這位高人,朝廷還當盡心嘉獎,不使人間野有遺賢才是,”

這話,長孫無忌說的十分小心,無論是措辭還是語氣語速,但悄然望向李二,卻見李二臉上的笑意越發燦爛,不過還是一句話不說——到了這個階段,眾大臣心中已經不是七八分有譜,而是九分確定這人多半就是。

可在場的大臣,平日裡還好,今晚這麼大的事居然又是,這就讓人不禁覺得,總不至於天下之才八斗,李盛真就獨佔一石,天下人倒欠兩鬥吧??而,這麼離譜的事情甚至還不是什麼修辭,而是說如果真是李盛搞定了此事,那好像,不是天下人倒欠兩鬥,可能是很多鬥。

而這一次見李二半天沒有說話,便是涵養深厚如長孫無忌也覺得頂不住了,駭然問道,“陛下,這,這莫非又是殿下之策?”

這一次。

眾大臣方見李二笑著點了點頭!

而這一次李二這樣明確的一點頭,場中眾人就頓時一片譁然了。

臥槽。

還真是倒欠八斗!

不過這個時候,長孫無忌有點太傻眼了,忍不住看向李二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涉及府庫未來多年變動,更兼影響大唐起碼百年氣運,”

糧食產量上漲三成,這是即便在如今看似什麼事都在日新月異的大唐,影響也極大的大事!

因為未來沒準還會出現更厲害的農耕之術,這一點眾人是不會懷疑的,但是,李盛此策,卻是在大唐與外邦逐鹿的緊要關頭提出,這性質就不一樣了,這等於是雪中送炭一般。

而既然是雪中送炭的性質,那這就等於影響了大唐與羅馬逐鹿的結果——那豈不就是涉及未來百年氣運!

甚至很可能壓根都不止百年。

長孫無忌震駭莫名,忍不住接著繼續問了,兩眼圓睜的看著李二,“陛下,此策實在干係甚大,還請陛下莫要來日再嘆遺珠之情。”

這個“遺珠之情”是“滄海遺珠”的典故,意思就是遇到了了得的人才,但卻因為自己一時走眼未能用之,這個成語尤其在對三國的文化討論中最為著名,因為三國最初,看上去是曹操能力最強勢力最大,東漢的人才基本都跟他混了,結果幾條漏網之魚全是神龍級別,反而是曹操自己身邊,偏偏就沒有類似諸葛亮、周瑜這種級別的選手,只有一個荀彧,但荀彧偏偏又有道德潔癖,曹操的大業還沒搞成就自己西去了。

長孫無忌用上這種典故,可以說是語氣較重了,顯然也有點急了。

不過也是他問到這種份上,才見李二輕嘆一聲,感慨的拿起了另一本奏疏,這一本卻就沒有給眾大臣傳閱過了,李二自己直接說起了上面的內容。

這正是孫思邈本人給朝廷上的奏疏!

而李二接著也緩緩對眾人道出了孫思邈在奏疏中所載的和李盛見面的情況,等到李二確定無疑的提到李二,在場的大臣就紛紛露出滿臉的,疲憊之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