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3章 可有什麼看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這個“不太一樣”不是說王景的打算哪裡有問題,而是說整件事其實跟王景說的話,內容有些衝突。
因為大夥並不是重操舊業了,決定文藝復興重搞一波海匪的買賣,因此才搞了情報工作。
而是,先因為打算過一陣子投靠羅馬人,然後因為這個情報工作投入太大,大夥想要回血,這才重新開了海匪這門買賣。
沒錯,還是買船劫掠沿岸的思路,相比於王景等人之前做的事情而言,沒有任何變化。
但是!
事情本身沒有變化,可是起因變化了。
之前搞海洋商業創新——也就是買船建立成組織成建制的海匪隊伍,那是一個獨立的決策,是與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相干的,只與獲利兩個字想幹。
但是這一次,是因為已經搞了情報工作,才決定搞海匪買賣。
這兩者看似沒有區別,但其實還是有的。
後者,相比前者,更加的“順理成章”,更加“有道理”!
自然而然的,當然也就更加讓人信服。然而……
世間之事,卻也並非是讓人覺得有理的事物就真是有理。
人類之所以恐懼未知,正是因為……在未知的,全新的東西面前,越是有理有據有邏輯的事情,越是沒理沒據沒邏輯……
新事物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此,這玩意可以讓無邏輯的事情強行變得有邏輯——比如人類不能在天上飛,這顯然是無邏輯的,人怎麼能飛呢?
但飛機的出現偏偏就是能讓人類在天上飛。
而相應的,如果沒有飛機或者其他的飛行載具存在,人們出行最合理的方案就是各種車船。
所謂“車船腳店牙”,無論下一句是什麼,總之,人類很早就有了常識:最合理的出行方式就是車船。
但飛機出現了,這個有邏輯的常識就變成了錯誤……
而王景等人,自然是想不到,自己終於經驗豐富起來的海上鬥爭水平,偏偏遇上了新情況。……
藍星的太平洋深處,多了些東西出來。
……
之前大唐建鋼鐵戰船之時,耗費時間用了半年之久,而這一次。
李二親自下令開辦,同時還動用府庫無數錢糧的專案,
原本李二計劃也是半年,或者最多八個月,然而等到新船悄然下水之時,竟然還是多用了一個月。
當然了,李二不是秦朝的法學階層,開口就是失期當斬之類的。
不但如此,聖女港的新船廠之中,所有的工匠。
在這條新船駛入海中之後,都無一例外的得到了朝廷的重賞!
甚至包括在船廠中負責搞衛生打雜的老頭老太都得到了賞賜。
沒錯,直接來自朝廷的賞賜!
這也可以算是開天闢地頭一遭了,在神州自秦漢開始之後的漫長曆史中,因為秦漢的光輝太過耀眼,神州是非常重“事功”這種東西的。
“賞賜”這東西,尤其是直接來自朝廷的賞賜,自然也相當受到重視,被視為禮法系統的核心環節,每一次賞賜都是有嚴肅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