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1章 大開眼界!(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唐帝國的時代結束之後,後來的明代開國君主曾經用過一條極為著名的戰略。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就是說,攻城略地,許多時候往往是意氣之爭。
真正的開疆拓土,實際上是攻城略地的能力不斷提升!
但卻不一定用,永遠使自己保持在一個隨時可以攻滅任何勢力的位置和狀態,這才是生存壯大之道。
而產業升級,無疑就緊扣了這一點。
李二,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擁有的都是唐時代最頂尖的思想和思想能力,這其中關竅自然是看的明明白白。
既然是這麼個情況,大唐豈有不大力氪金之理,那自然是要加倍用功了。
不過。
這也就讓李二產生了一個新的不爽之感,因為雖說前次去瓊州島尋訪李盛問計,終於是問到了堪稱天機的重要情報,但是反過來說也很煩人,因為李二一開始是去找李盛這小子問“案例分析”的。
“案例分析”這詞,李二還真的知道,因為這就是從李盛所作的“貨幣銀行學”裡學習來的,而李二看了李盛的“貨幣銀行學”,那收穫簡直不是一般的大。
這“案例分析”的講解方式,更是讓李二大開眼界。
,而既然是這麼好用的思路,那朕的好孩兒你就辛苦點,給朕也整個產業升級的案例出來嘛,結果這走的比較倉促,加上在李盛那“碧藍莊園”中流連幾日,被這小子黃湯亂灌,結果就給忘了——雖然不是什麼頂要緊的事,畢竟主要任務也不是這個。
李二的主要使命當然還是掀起產業升級的大潮,讓神州這片地方,其本身都去搞產業升級,而不是類似帶兵打仗那樣衝鋒陷陣,讓大多數百姓得到和平。
產業升級並不是讓“朝廷讓誰得到一個什麼東西”這種神州傳統的政治遊戲,而應該說是一種風氣文化上的態勢。
有這種態勢,產業升級成為常態,這才是最要緊的,不過這部分解決了但多數人畢竟水平就那樣,因此李二轉了一大圈。
自己最後還是得想辦法做個什麼表率出來!
做個表率出來,大多數人才會想到去跟風,然後才會有“大潮”出現。
說白了還是人性!多數人對於財富,始終想的是落袋為安。
昔年歐陸有哲人言,理性者追求的並非幸福,而是不痛苦。
而現在大唐的越來越壯大的商賈群體也是這樣,這幫人追求的是成為富翁,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種新的社會身份和定位——即從十七世紀開始,橫行天下數百年,支配了整整數百年的歷史的那個名字。
“企業家”!
這個名字在後世隨著時代發展也有了被淘汰的趨勢,然而在目前的神州,要一個商賈去成為真正的企業家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富翁”,那就毫無疑問是在叫他去當蘇聯政委,那簡直是不行不行,絕對不行了。
意識到這一點的李二人已經在宮中了,因此這還是得想辦法。
不過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