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說,如果沒有李盛的出現,歷史上的李泰。

雖然文史哲建樹頗高,水平不低,也知道有些事情風險收益壓根不成正比,尤其還是在李二這個皇帝還在位的時候,但因為沒有別的路子,最終還是繼續在奪嫡的路上走了下去。不過現在。

自從李泰開始瞭解科學、技術,與工廠這些東西之後,就立刻意識到了一件事。

不是說長安的政爭不值得,而是整個天下,已經變了。

這種改變不是大唐的改變,不是神州的改變,而是哲學意義上的“天下”的改變,這個“天下”和“亡天下”的那個天下是一個意思。

換句話說,社會規則,尤其是底層規則變了。

這個時候,不果斷投身其中,更待何時?

李泰的思想水平境界,在唐初也是數一數二的強——實際上真實歷史當中,李承乾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才焦慮的想要搞兵變除掉這個皇弟。

目前的大唐。

一般人,只知道大唐如今蒸蒸日上。

一般的有識之士,只知道大唐如今有許多新奇之物,尤以工商兩業領域為最。

但李泰還就真看出了大唐如今看似繁盛的工商兩業,恐怕還只是小荷露角,剛剛發端而已,日後只怕會發展的更加宏大興盛。

這下李泰就感覺到了,這皇子的身份吧雖說是不能繼承大統,畢竟既然是皇子,那肯定不是太子了,但還是有好處的,那就是自己可以請教到李盛這尊大佛。

雖然被李盛使喚了半年之久也沒有得到什麼指點,但這麼些功夫李泰也算了解到了,要想了解這商工兩業的奧妙,果然是得從海貿領域,從這些海商之中,尤其是杭州工業區,那裡的商業套路是最成熟最完善的。

有了這麼先進的認知,李泰的行動可謂非常迅速,加上本就已經到了開府建牙外放就藩的年紀,自己有一定資產,於是這港發海貿公司當然是迅速擴張,而且李泰。

最終還是薅到了李盛的羊毛,自己給李盛當使喚小廝時在李盛府中見過的陳設用度等物,直接搬運出來做成產品線,眨眼的功夫就獲利無數——

這麼大好的局面,李泰可不想被捲入什麼莫名其妙的鬥爭當中!

因此被李二這樣一問,李泰的臉色頓時僵硬起來,

這語氣好危險啊!

不過究竟是什麼事?難道李盛老師犯什麼事了?

一瞬間李泰腦海中浮現出這個可能性。

這可太關鍵太要命了。

而就是在這種關頭。

如果是過去,如果是平日裡,李泰不用想什麼前因後果,更不必考慮任何人情邏輯——直接第一時間以火箭般的速度和李盛撇清關係就完事了!

畢竟自己跟李盛,也就是最近一段時日才認識,無論他是在什麼事情上蓄謀已久打算幹嘛,反正自己一概不知了事即可。

但是這次。

李泰心中忽然掠過一股感覺。

這要麼出賣李盛,要麼對父皇裝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