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1章 每人賺一百兩?(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李盛這話說的,簡直是打自己這張老臉——朝廷努力搞產業升級了也沒能讓百姓賺到什麼錢,如今突然之間就說能賺一百兩。
這豈不就是開玩笑!
不過似乎是料到了李二這反應,李盛就接著說了。
“陛下有所不知,容臣細稟。”
“百姓在棉紡工廠中做工,一月所取之銀雖只一兩,但卻已經比尋常耕地的農夫賺的多了。何也?”
“這說白了,就是因為操作紡織機器,需要技術。尋常農夫沒這技術,所以他能賺的更多。”
“大唐日後要富強,說到底還是要讓百姓掌握更多技術。百姓掌握的技術越來越多,大唐的收益才會水漲船高,而這種事,顯然僅靠朝廷肯定搞不定,還得靠百姓自己的力量。”
“百姓操作機器紡織布匹,一人便能紡織出原本需要數人,乃至數十人才能紡織的布匹量。這說到底,是紡織機器取代了人力,便如耕牛一般,因此神州才能文明富強數千年,領先蠻族。但既然紡織機器可以取代原本的手工紡織。”
“這些工人,又如何不能被更多的機器取代?這本就是自然之理。”
這一次。
李二面色訝然,不過卻沒有之前那麼激動了,因為這次李二是聽懂了李盛的意思,
正如李盛所言,神州能文明發達幾千年,正是因為農耕,以及耕牛的使用,將人力解放了出來,神州的人才有了餘力擁有更多的東西:更多的思想,更多的手段,更多的財富,更多的力量。
而日後。
好像機器取代紡織工匠,也不是什麼奇怪之事,這本就是神州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並且至今為止的歷史也證明了,那的確是有益的!
但現實問題還是擺在李二面前,雖說是自然之事,說不定也的確能提高大唐的利益,但這利益卻反而讓大量的人利益受損,這不還是要出事嗎?
順著這個思路思考,李二回想了一下,實際上週朝搞了經濟革命,在神州全面推廣了農耕之後,到了後來經濟的確增長,不過周朝自己也因為制度無法適應新的經濟與人口結構,最終崩掉了,而後來解決這個問題,漢代是靠繼承了秦國的軍功爵制。儘管軍功爵制後來還是慢慢失效了,但起碼整個兩漢時代神州積攢了大量的疆土,這個收益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按照這個思路,現在自己又該怎麼做呢?
這,卻就讓李二摸不著頭腦了,總不好重開軍功爵制吧?如今的神州生態可不適合那玩意,
李二心頭不解,不過李盛又說了。
“陛下,這產業升級可不是類似造長城的事,而是百姓掌握越來越多的技能,這就是產業升級。日後雖然紡織廠用機器取代人了,不過,不能再開機器賺一兩銀子的百姓,可以去造機器,賺的更多啊。”
這對於李盛來說也算是常識中的常識了,實際上所有的社會變革都是這麼發生的,不過當然,許多時候沒安排好,那就容易出事,不過總體而言,沒有什麼大問題,時代就是這樣。
但是對於李盛來說十分自然,十分平常的事情,對於李二來說就非常震驚了!
話說完,李盛就靜靜等候起這皇帝繼續發問。
雖然是頭一次來到皇宮,但李盛心頭並不慌,這首先當然是因為系統簽到了這麼久,各種武學和身體強化領取下來,別說這些古代軍隊了,就是現代的特種部隊也不可能奈何的了李盛,其次。
李盛到底是現代社會教育出來的正經理科生,這麼初級的產業問題,怎麼可能被一個皇帝難住?
“問題”只有皇帝想不出來的,沒有有李盛解釋不了的,這心裡自然就淡定了。
不過這一次,李盛等了老半天,簾子後邊的病皇帝都沒有出聲,這讓李盛不禁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