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農耕(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傢伙還真能給稻米麥子產量都增加數倍!
這是什麼概念,簡直無敵……那麼到那時候,豈不就相當於整個大唐的糧食產量,相當於如今的好幾個大唐?
這就簡直是……
李二一尋思,心說還得是這老杜行事把細認真,沒有漏掉這個關鍵的細節。不過這個時候,杜如晦想了想,就又問了,
“那公子……這農耕產量要增產數倍,得花多少年才行?”
方才李盛說。
這農耕產量,即便有了顯微鏡的作用來幫助研究,也得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有數倍的增長。
但李二等人還是不太清楚,這具體……大概是多久?不過,這個時間隨便一想都知道必是異常的漫長,因此李二倒也沒多問,最後還是杜如晦心中一動,想到了這個問題。
不過李盛聞言,想了想卻道,“這大約……”
話說到一半,李盛口中就停了,不但話停了,而且還十分嚴肅的搖了搖頭。
“這玩意可不好搞。畢竟水稻育種是個漫長的活,既要在田間地頭下功夫,同時還得各種研究。這……總得來說,我看大概得要個三五十年吧。”
說罷,李盛還搖了搖頭,表示這事是真不好搞。
根據自己當年記得的,袁老搞出神級水稻,就是八九十年代,對應一下也差不多了。當然,那一次神州是已經有了科學體系,也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所以各種資源都砸上了。至於目前……
李盛倒也不懷疑大唐的皇帝陛下會砸錢搞這事,不過目前大唐底子還是不太行。
雖說後世的神州搞高產水稻,其實也可以算是從零開始,畢竟國外不吃水稻……也沒有什麼學習參考的物件。
但袁老的那一次,是神州已經有了生物科學的基礎,研究起來自然會快速許多。
當然,眼下的神州的確沒有生物科學,但研究高產水稻不是研究t病毒,主要的工作還是在田間地頭完成——無非是這一次相比自古至今的神州人民,有了顯微鏡和細胞理論的加持,而主要需要耗費心力的部分其實還是在田間地頭,要真實的躬耕隴畝,插秧看苗,而這部分顯然不是什麼大問題。
因此李盛才估出了這麼個數字,大幅提升是可以大幅提升,而三五十年這個時間也相當彈性,算是留出了誤差範圍。
而李盛這麼一說,李二等人的眼睛就瞬間再次瞪圓了。
因為大夥一開始一直以為,這事起碼得要個百年以上——想想李盛整活,哪一次不是大活?而既然這次說是慢工出細活,那就毫無疑問得是這種時間尺度了,不然……沒有個百年之功,稻米和麵粉的產量,怎麼會暴增到數倍的恐怖規模?結果這……
三五十年……這還真就是有生之年就能看到了!
卻叫李二等人如何淡定,望著李盛兩眼珠子都快飛出來了。
不過李盛一看老李等人這表情,頓時不由得心中一動。
這幾個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