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深層次的思考“紙鈔究竟是什麼”這種問題,直接測試一把當然是更合理的做法。

不過這次測試下來,結果之中卻果然產生了更深刻的問題……

鄭太山第一個找到的是暹羅王。

暹羅乃是東南岈這地方的第一大邦,暹羅王的權威之大自然不必多說,天然就是極大。不過……不出鄭太山所料的,暹羅王拒絕了這事,因為風險比較大。

當然,暹羅王其實也不知道搞紙鈔風險大還是不大,但無法評估風險這本身就成了一種風險,於是……於是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拉倒。

鄭太山自是無語,這什麼奇葩理由……不過想想要是自己坐了某個朝廷,大約也是一般行事,因而只能搖搖頭告訴自己另想它法。

這一想當然就又想到了呂宋。

呂宋與暹羅相鄰,並且最重要的是,呂宋還有一座面向北方的濱海城池馬尼拉!

如果能在呂宋搞起紙鈔的話,那麼不但可以看出紙鈔在國中執行的價值,甚至同時還能看出紙鈔在海貿系統中的影響……

總之,鄭太山的經濟學理解當然不能說有多麼深刻,但……作為一個古典知識精英,鄭太山起碼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來而不往非禮也”。李二怎麼搞……

大家實在不放心,那就效法李二的搞法自己也來玩一遍!

……不過很可惜的是呂宋國主也拒絕,理由和暹羅王一樣。

這就搞得鄭太山十分無語,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簡直是……最後,東南岈有數個小邦,好幾個王,南詔國規模不比暹羅小多少,說來也是一號大邦。

但問題在於南詔國……距離李唐太近了,雖然也是東南岈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可以這麼說,但神州對南詔國的影響,還是太深,同時最關鍵的……

李二的禁軍,可以直接從陸地上的蒼梧地區開進南詔國。如果真的惹毛了李二,那這一通努力可能什麼效果都看不到就直接被李二一波推沒了。

於是這麼一來,鄭太山明白……自己或許已經別無選擇,可能只能去占城看看了。

因為占城也就是東南岈這一片最近這些年月裡,除了暹羅、南詔這些勢力外最大的了,再不行,那就只能去找撣國、柔佛、三佛齊……這些目前都不成什麼氣候,就一個柔佛還可以。而找這種的……

首先這幾個小國還是小了點,第二,因為不靠北邊,這些傢伙國中就沒怎麼參與過貿易。

而沒有參與過貿易,可想而知,自然風氣相對封閉。

當然,三佛齊又別稱“巨港”,自身也有良港,雖然位置比較刁鑽,但港口質量可以,也有海貿的經驗和認識,不過規模還是小了些……

綜合看下來,鄭太山估計,自己想要一試這紙鈔玄妙,怕也只能找占城國來想想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