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國君和新羅、百濟有交情是真的,受過漢代和曹魏的金印紫綬也是真的。

但實際上,這些都不過是倭國用來統治東瀛四洲的手段而已,說白了……

什麼新羅百濟,什麼大漢、大唐,都只是工具人而已。這從倭國的國君自稱方面就能看出來……

天皇!

用到這兩個字,可想而知倭國對冊封者大漢是什麼態度。

當然,最初在東漢時接受冊封的倭國國主,以及曹魏時期受封的女王卑彌呼對神州上國還是有敬畏之心的。但隨著時間進行……

不管怎麼說,卑彌呼識大體,但自己卻沒有長生不老的能力。

連神州的典籍歷史儲存這麼完好,對教育如此重視都會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說法,卑彌呼當然就更不可能保證兒孫明白天下大局,以及身處局中的險要之處。

隨著時間進行,什麼神州上國……早就成了僅僅只是一個名詞的東西。

對神州又豈有半分敬畏。

但是如今……

唐軍連破新羅、百濟兩邦的訊息傳來,這簡直就成了重磅炸彈。

當天第一日,就令倭國上下震恐駭然。

尤其是海寇帶來的訊息甚至還包括一些攻略戰的細節。唐國並非是特意去攻破新羅、百濟,而是橫掃了和新羅、百濟相鄰的另一個大國,然後才順手蕩平了新羅、百濟!

而這另一個大國的體量和實力,倭國這邊還真就知道,因為他們和新羅、百濟的王室也是有來往的。按照他們的說法,這個相鄰的名叫高句麗的大國,起碼能打新羅和百濟聯手再翻五倍那麼多。

……而這種說法還要考慮到新羅、百濟兩國王室說大話的情況,那麼……按照這種可能性再去猜測,那個大國的強大程度,很可能就是新羅百濟的十倍。

這麼強的大國竟然被滅,滅掉之後還有餘力來掃平新羅和百濟,這個訊息的刺激程度,簡直是震撼倭國一百年。

而如今這情況……

對於倭國來說,就很危險了。

因為倭國之所以和新羅、百濟聯絡較多,一方面是兩國之間的人,無論王室還是軍民,都莫名感覺與對方較為親切。

其次也是因為距離的確較近,而且新羅、百濟的優質港口不少,船隻往來比較簡單。

那麼……

作為倭國一方的天皇就不禁要思考了。

唐國這麼強大,又佔領了新羅、百濟兩國的海岸線,所有的港口,乃至於船隻。

那麼下一步……

這豈不就要登上東瀛了?

那這天皇的尊號可該怎麼解釋……

雖然倭國隨著時間進行,早已將實際交流甚少的彼岸上國不當回事,但如今的問題就是人家隨時可能要來,自己再也不可能繼續自稱天皇了。不能自稱天皇,這倒也罷了,問題是更嚴重的問題:唐國如果對東瀛有什麼打算……

倭國可要如何應對?

畢竟既然自稱天皇,那變成出頭鳥被痛打的當然就不可能是蝦夷人……

不過好在很快,倭國天皇得到了家臣的稟報——這次不是海寇的小道訊息。

被佔領了母國的新羅和百濟王室過來投靠!

當然地,家臣也詳細稟報了新羅王室、百濟王室的情況,目前這兩路人非常的慘。